分享新聞

低油價 亞洲人最無感

【工商時報 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2014-12-18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油價一路走跌,對亞洲經濟的助益迄今為止卻相當有限,歸因於亞洲汽油價格大多受到控管,政府利用低油價的契機,紛紛調升油稅或降低燃料補貼,以增加國庫資金,而非直接反映在消費者的汽油價格上。
亞洲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地區。過去幾年油價上揚時,亞洲政府透過複雜的燃料補貼機制,減低油價攀升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衝擊。
如今油價狂洩,亞洲許多國家政府利用此時機收回或降低燃料補貼。例如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近幾周已採取行動調高政府設定的燃料價格。中國政府過去1個月內兩度提升成品油消費稅,為2009年來首見增稅。
也因此,亞洲一般汽油跌價幅度不如美國。紐約市駕駛人自7月底以來可見汽油價格已下跌26%,反觀中國政府官定的汽油價格同期下跌僅17%。在馬來西亞和印尼,部分燃料成本甚至上揚。
經濟學家表示,亞洲高度控管燃料市場,儘管國際原油價大跌,但消費者受惠程度縮水。
匯豐(HSBC)駐香港經濟學家諾伊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在亞洲,由於油價走勢不會立即顯現在人們使用的汽油價格上,故消費者不會那麼快反應。」
隨著油價走低,美國消費者信心隨之上揚,亞洲消費者的感受明顯遲緩。中國11月零售額攀升,但增幅仍不及近幾年水準。
48歲的北京出租車司機劉政(音譯)表示,希望國際油價下降可以反映在汽油價格上。他強調,許多司機和他一樣,這幾年都被節節攀升的成本壓榨,「政府不應該升稅,這樣只會加重一般百姓的負擔」。
印尼11月汽車銷量較10月大減13%,部分歸因於燃料價格上漲。印度也同樣出現汽車銷售衰退的情況。
為因應經濟低迷與通膨普遍走低,中國和韓國近幾周相繼降息以提振經濟。摩根大通表示,低油價使新興市場央行(俄羅斯與巴西除外)未來6個月不太可能升息,長期而言仍有助於推動消費者支出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