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洛克斐勒 財富未必帶來幸福

【旺報 記者許昌平/文摘】2015.04.12

 

 

 

 

 

 

 

全球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洛克斐勒,全盛時期壟斷了全美 90%的石油市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他的身價超過三千億美元,是比爾‧蓋茲或巴菲特的四、五倍之多。洛克斐勒在本書中指出,「擁有大筆財富必定會帶來幸福」的假設是大錯特錯。超級富豪也與常人無異,如果他們能從擁有金錢這件事得到快樂,應該是來自他們有能力讓旁人感到滿足。
本書是洛克斐勒在70歲親筆所寫,嚴格說起來並不太算是真正的自傳或回憶錄,而是寫下他對過去人生中一些人和事的回顧。他從老朋友回憶起,談創業路的艱辛,講標準石油公司的經歷,總結經商經驗和原則,分享投身慈善事業的感想。字裡行間在在折射出一位長者的豐富閱歷與睿智沉澱。毫無疑問,洛克斐勒寫的這本書,十分啟人深思。
在人生後期的四十年,洛克斐勒捐助巨資於慈善事業,主要是教育和醫藥領域,今天兩所美國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與洛克斐勒大學都是他創辦的。現今紐約市也有許多洛克斐勒家族出資建立的地標,如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斐勒中心等等。
他說:「當我開始整理回憶錄時,腦海中並未浮現要集結出書的想法,甚至不曾準備將它當成一部非正式的自傳,所以也沒有費心思考前後順序和完整性的問題。」更無意間透露出這無疑是一部誠意、誠實之作,其中的處事智慧與經商原則更是洛克斐勒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甚至比他富可敵國的財產還更有價值,以下是他有關慈善活動的一些談話。

贈與的高明藝術
無庸置疑地,無論什麼時候針對贈與的樂趣,以及對他人承擔責任這些話題作文章,都很容易寫成長篇的空泛言論,內容充斥著代代相傳、由語言所堆砌而成的陳腔濫調與空洞字眼。
就這個宏大的話題而言,許多有天賦的作家都了無新意,我也不敢奢望能成功提出新穎的說法。但是我承認,和談論自己長年從事的商業與貿易領域相比,此時我對這個話題更有興趣。然而,一般來說,最困難之處在於詳述慈善活動十分實用與務實的一面,人們經常會忽視,或者說至少是無法全然領悟源於內心的贈與精神。當然,這種精神才是最有價值的。
我不敢冒昧地精確定義這些慈善工作應該涵蓋哪些內容。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做善事,因此可以自由選擇想做些什麼。我想沒有哪些慈善計畫是要被歸類為格局狹隘的,或是用有成見的眼光來劃分,它們同樣都是最好的。
我確定,「擁有大筆財富必定會帶來幸福」的假設是大錯特錯。超級富豪也與常人無異,如果他們能從擁有金錢這件事得到快樂,應該是來自他們有能力讓旁人感到滿足。

富人的限制
曾經有些自稱為過來人的人對我說,單純花錢追求物質享受的快感過不了多久就會失去吸引力。這種有能力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所帶來的新奇經驗很快就會消退,因為其實人類大多數追求的事物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我們常在報紙上看到,這些富豪並不會因為一擲千金就換來內心的愉悅;若少了強健的消化系統,滿桌珍饈佳餚也一樣無福消受;花大錢為自己與家人治裝,卻逃不過被大眾嘲笑;他們的生活條件雖然遠比庶民來得優渥,但是內心感受到的痛苦卻多於快樂。當我在研究富豪時,發現只有一種花錢方式能帶來相等的回報,就是培養贈與的喜好,並投入在金錢可以造福社會的公益活動中,這樣才能得到源源不絕的滿足感。
商業人士通常會合理認為,他已經善盡本分地創立一份事業,為一部分的人提供穩定工作;他也為了員工營造穩定的工作環境、全新機會及強大的工作動力。在老闆的心中認為只要關注員工的福利,自行其是就好,其實根本沒人會敬重這樣的老闆;認為好企業的要件就是按時發放薪水,其實是最狹隘的觀點,也是我認為最差勁的。

最出色的慈善事業
最出色的慈善事業代表要做最多的好事、做最少的壞事;幫助滋養人類文明真正的根源,大幅散播健康、公正及幸福,這並不是一般人說的善舉,在我看來這是投入心力、時間或金錢,包括為員工提供豐富薪資的能力、拓展與開發手邊資源的能力,以及為身心健康的員工提供前所未有的進步機會。不只是單純給錢就可以比得上的,如此才能帶來持續而有益的結果。
我常常在想,如果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慈善的領域不曉得會有多麼寬廣! 有人極力主張,日常職業是一回事,慈善工作又是另一回事。我不贊同這種見解,因為只有星期天才有空大發慈悲的人,難以成為這個國家公益團體的支柱。

無私奉獻是邁向成功之路
如果有人請我為那些展開新生活的年輕人提供建言,我應該會這麼對他說:如果你打算獲取恢弘無私的成就,無論你是員工或獨立生產者,千萬不要抱持著不擇手段獲取利益的想法展開事業。當你選擇職業或事業時,首先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我,能讓我發揮最大的效率? 在哪裡工作可以讓我最有效率,促進公眾利益?一旦你抱持這樣的精神進入社會,並藉此選擇自己的職業,你就是在邁向偉大成功的道路上踏出重要一步。調查顯示,在美國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富甲一方的人通常都是那些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巨大貢獻且影響深遠的人;他們完全信任國家的未來,所以會盡力開發資源。而為全世界付出最大貢獻的這些人就是最成功的人。大眾需要的企業將茁壯發展,而大眾不需要的企業就注定會失敗,也應當失敗。
另一方面,這類企業慈善家最該提防的事就是要避免在現有產業投入時間、心力或金錢等不必要的重複投資。他可能會認為,把所有金錢耗費在促進毫無必要的競爭上無疑是一種浪費,甚至還會更糟。如果已經有一家工廠提供價格低廉的產品,能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再興建第二家同類型的工廠就是在浪費國家資源,還會破壞國家的經濟繁榮、搶走勞工飯碗,並帶給全世界不必要的悲痛與苦難。
或許美國人民邁向進步和幸福的唯一最大阻礙就在於,有這麼多人願意將時間與金錢投入競爭激烈的產業,而非開創新領域,也不把錢挹注在社會所需的產業和開發裡。唯有想法求新求變才能發掘、支持或開發全新產業,而不是只會追隨前人的成功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