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名家觀點/經濟逐步脫離低迷                     

【經濟日報╱孫明德】 2012-05-23

 

 

 

 

 

 

在歷經2011年的劇烈波動後,各界原本預期在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獲得解決、美國經濟加快復甦腳步,以及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擴張等因素帶動下,全球經濟能夠重新回復穩定成長。不過就目前情勢加以觀察,不僅歐美經濟仍然深陷泥淖,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大陸也有經濟降溫的風險,加上國際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因素干擾,使得國際經濟情勢仍然顯得渾沌不明,且短期內尚無法明朗。
在歐盟部分,原本預估將呈現萎縮的經濟,在2012年首季尚有0.1%的成長率,且歐盟主要國家德、法在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2%及0.3%,表面上看來似乎呈現觸底跡象。但歐洲失業率依然高達10.9%,且南歐各國經濟均呈現衰退,加上部分國家選舉結果對未來經濟政策可能產生影響,使得歐洲綜合經濟觀察指標(ESI)仍呈低迷。其中服務業、製造業、營建業與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呈現下滑,顯示歐洲經濟情勢依然相當嚴峻。


相對於歐盟經濟頹勢,美國經濟表現相對穩定,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到2.1%,不僅消費成長,企業信心也開始恢復,首季民間投資年增率高達8.7%,失業率也有所改善,通膨壓力進一步緩和,對美國經濟持續復甦都將產生助益。不過對全球經濟而言,目前的改善幅度仍顯不足,無論在供給或需求端都需要更為強勁的成長動能。
在重要經濟體中,最出乎意料的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降溫。在度過金融危機後,中國官方財政及貨幣政策在2011年逐步退場,以避免通膨惡化,不過由於其主要市場歐盟及美國需求不振,加上過於快速的政策降溫及嚴格的金融緊縮,反使得中國經濟成長率下滑幅度超出預期,成為近期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新一波不確定因素。

 
對於台灣而言,由於內需經濟規模較小,外貿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及其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程度都相當高,上述全球經濟的變化,無疑地將對台灣經濟表現造成衝擊,也為國內各產業景氣表現帶來輕重程度不同的影響。進一步反映在近期各項經濟指標上的,則是貿易及出口訂單表現的滑落、企業投資信心的欠缺,以及金融市場的震盪起伏,最終也將影響民間消費與就業數據的表現。
展望台灣下半年經濟及產業景氣走勢,雖然近期出口及訂單數據並不理想,但第2季原本便處於「五窮六絕」傳統淡季期間,使得下半年主要國家經濟情勢變化顯得更為關鍵。由於歐盟在第1季經濟仍維持成長,美國投資開始恢復,中國政府也將採取刺激政策,日本更由311地震後首次經濟擴張,這些有利因素若能持續,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電子電機、石化、橡膠及金屬機械等產業將可望受惠。不過與內需相關的民生工業及運輸設備,則須待外銷製造業景氣回溫後方可望有所表現。
綜合上述,國內下半年總體經濟及產業景氣將可望逐步脫離低迷,不過2012年適逢各國大選陸續舉行,政治因素干擾將無可避免,也將對各國財經政策投下新的變數。此外,全球暖化帶來的天候異常,將可能使部分地區再度受到災害侵襲,國際大宗物資價格或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是否受到影響,也將牽動各國物價及貨幣政策走勢。最後,中國大陸經濟近期表現並不穩定,即將推出的新經濟政策及其成效,將是影響台灣下半年表現的另一項關鍵因素。
(作者是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