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經濟書坊/就是一筆好生意

經濟日報/摘自《愛上不完美的名牌--6大潮牌企業良心大揭密》

2013.07.11

我們為什麼要花錢購買看起來已褪流行,或是會汙染環境的產品?這並非過度苛求,假如我們一介小民都能夠致力於資源回收、避免使用動物試驗產品,那麼,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大企業,當然也應該做得到。

當沃爾瑪超市宣布將使貨運系統更有效率,並在20多個廠區改用太陽能發電、大量使用省電燈泡、使用可回收的紙箱,甚至是在停車場裝設風力發電設備之際,商業雜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於2010年11月的月刊中,用了兩個封面專題的篇幅介紹「社會責任投資」(SRI),顯然這絕對是「可投資」的領域。

《紐約時報》曾報導,2010年第40屆的地球日會場,「儼然已成為各式各樣產品的行銷場合,這些產品包括辦公文具、希臘式優格與環保牙醫(eco-dentistry)。」

英國周刊《經濟學人》也於2008年1月19日,以「就是一筆好生意」(Just Good Business)為封面主題,發行專刊報導「社會責任投資」。

因此,眾家企業千方百計想要尋找那魔術般的口號、標語、圖片,當然還有產品。舉例來說,聯合利華(Unilever)藉著併購班傑瑞冰淇淋,將行銷觸角拓展至專購買有機食品的消費者。

此外,高樂氏(Clorox)漂白水公司,也併購了柏特小蜜蜂(Burt's Bees)化妝品公司,並且開發一系列以植物配方為主的環保清潔用品,獲美國歷史最悠久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的背書。

然而,當企業愈將自己包裝得看起來「具有社會責任」,消費者愈難以分辨真假。消費者如何知道草地上有一群快樂乳牛的圖片,是否只是行銷手法?

柏特小蜜蜂是否被高樂氏公司所同化了?當星巴克說它選用來自公平貿易的咖啡豆時,那又是什麼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