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台灣,你幸福嗎?

經濟日報/范疇

2013.08.06

在古代中國,幸福指數可能就只是溫飽,晚上睡覺時,肚子是飽的,身上是暖的。世態承平之時,幸福的標準可能提高到食衣住行,不但吃飽穿暖,還得要住得舒服,走得暢快。就這樣,中國人民悠悠過了幾千年。

受到西洋文化衝擊之後,連強權政治人物的觀念都開始新穎了。單單食衣住行已經稱不上幸福,還得加上下一代的教育及這一代的娛樂,於是有了「食衣住行育樂」這幸福六字箴言。

從「溫飽」到「食衣住行育樂」,把安全感和歸屬感考慮了進來,不可不謂千古之進步。然而,進步來進步去,還是脫離不了「我統治、你歸順」的公式,透露著把人民當動物蓄養的嫌疑。仔細想一下,「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字,本質上還落在動物的層次;我認識的許多人,對他們的寵物狗、寵物貓,絕對做到了這六方面,但他們的狗和貓,並沒有因此而進化成為人。同樣的,對家裡的耕牛再好,做到了「待牛如子」,使得牛有了安詳和諧的生活狀態,這牛也不會變成人。

人的幸福標準,必須高於動物層次;狗、貓、牛再幸福,那種狀態也只是它們的幸福,若拿來作為人幸福的標準,那就是不把人當人。

西方文明早已徹底意識到這道理。一連串的思想及學理探究,集大成于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1970),在他歸納出的人類幸福座標內,人有別於動物的最顯著特性就是「個人潛力的自我實現」;這裡面的關鍵在於「自我」,如果是領袖或爸爸幫我實現的,那就不叫幸福。

個人潛力的自我實現,多麼熟悉的字眼,卻又多麼陌生的經驗。今天在台灣,縱然這句話已經被供養在聖殿的最高層,人人琅琅上口,然而誦經者未必知行合一,膜拜者未必是真信徒。

台灣社會的思想解放,比較像是小腳放大;即使經過了多年的進化,歷史陳缸底部的「幽香」,還是彌漫在空氣中。被歷史捉弄了的台灣,偷偷地抽換了馬斯洛格言中的兩個字,把「潛力」偷樑換柱為「情緒」,因而真實發生的是「個人情緒的自我實現」。在今天台灣,誰也不怕誰,很個人,很自我,但也很動物。

在大陸,狀況更為複雜。「個人」及「自我」是骯髒字,「民族」及「集體」才是正確字。清末追求西化、五四追求自由的那近百年經驗,全數被扔到「國民政府」或「國民黨」的垃圾桶內。馬斯洛等人,不提他也罷,提了就是全民公敵。

這邏輯很清楚,國家就是民族,民族就是集體,集體中沒有個人,集體意志的代表就是共產黨,因此,共產黨就是國家的代表、民族的希望。一句話總結:幸福就是接受共產黨的領導。

中央電視台曾經脫軌播出一段影片,在全大陸各地調查人民幸福感的採訪中,一個普通老百姓被追問「你幸福嗎」之後,脫口而出:「我不姓福,我姓曾」。這個片段被各地電視台瘋狂轉播,也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笑談,多少反映出在今日大陸,「幸福」這個字眼的尷尬與無奈。

若以共產黨對幸福的定義,台灣人正處在幸福指數的底端;集體的力量無處可見,個人的情緒肆意妨礙生產力。若以台灣社會對幸福的定義,大陸人才處在幸福指數的底部;個人情緒被壓抑,單獨一方宣稱代表的集體意志無處不在。

人民的幸福,確實是兩岸競賽的勝負關鍵。但是,所有競賽都必須先有得分標準,否則我拿網球拍你拿曲棍球棒,雞同鴨講,驢唇不對馬嘴,最後只能比體重。台灣,你願意把「情緒」兩字換回「潛力」二字嗎? 否則,你不姓福,你姓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