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吃魚好處多》選食依體質

台灣新生報/鄭綿綿

2013.03.27

吃魚可配合個人不同體質,選擇適合的魚肉做為調補。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就中醫觀點,可將魚類性質分為「熱性」以及「寒性」的差異。熱性的魚適合體質較「偏寒」者,做為溫補幫助;而屬於寒性的魚則適合偏「燥熱」體質者食用。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魚肉含有豐富蛋白質,若就食材特性而言,可分為熱性以及寒性。熱性也就是溫補性,如養殖類的魚即是這類魚種,包括鯉魚、鯽魚、吳郭魚、鱒魚等都是,適合像是手術後、女性產後或者平常體質偏「虛證」者;如失血多,疲勞,氣色蒼白者,說話有氣無力者,都有助於「補虛」調理。

另外,寒性魚類多為深海魚,如鮪魚、旗魚、鯊魚等,則較適合「熱性」體質者食用;出現易上火、有便秘問題,口乾舌燥者,就較適合選擇這類深海魚。

鄭醫師表示,深海魚常被用來製做成生魚片,性偏寒,屬於虛證、偏寒性體質者較不適合吃。

一般體質者,在吃生魚片時,也可儘量多搭配如紫蘇、白芥子、生薑等較溫性的中藥材料一同食用,幫助中和生魚片的寒性。

此外,通常紅肉的魚比起白肉的魚,含有的鐵質較多,缺鐵者可多選擇吃些紅肉的魚,有助補鐵、補血作用。

醫師提醒,新鮮的魚應該是眼睛較亮,如眼睛較混濁表示不新鮮。還有,魚鰓部分,呈現鮮紅色表示較為新鮮,如已經黑掉表示有氧化現象,較不新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