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台灣人退休理財 兩大盲點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4.09.01

 

 

 

 

 

 

 

 

準備退休金,是多數台灣人理財最主要的投資目的,但理想與實際上難免存在落差,一來是平均投資期間偏短,二來是資產配置偏保守,不易達成理想的退休理財目標。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指出,這項全球性調查還凸顯出台灣投資人常犯的兩大退休理財盲點:一是,投資決策的自主性高,投資信心提升,但資產配置過度集中高收債與新興市場債,歐美股市比重明顯偏低。
巫慧燕表示,從全球來看,台灣投資人是最看好股市前景的國家之一,但真正付諸行動、大幅加碼股市的人並不多,且資產過度集中在高收益與新興債市。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統計,2013年台灣投資人在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比重,高達35%,若加計新興市場債券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占所有投資部位超過六成,持有歐美成熟股市明顯不足,很明顯配置上有「風險過度集中」的問題。

 

 

 

 

 

 

 

 

有鑑於此,巫慧燕建議,投資人應分散投資組合,可酌量提高已開發國家股票部位,延長投資期間,並多參考專業意見以建構長期投資組合。
第二,認知退休金準備急迫性,但退休教育、提撥率和為退休目的而設的投資工具明顯不足。
根據施羅德集團調查,現在有做退休金理財投資的台灣人只有23%,遠低於全球的44%與亞洲的36%。此外,
台灣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41.9歲,但平均投資持有退休金投資期間卻只有2.9年,相較距離退休的年紀,投資期間更是遠遠不足。
巫慧燕分析,現代人壽命大幅延長,想要有較理想的退休生活,達到退休後擁有2/3薪資替代率,以每年至少3%的實質投資報酬率計算,需花上40年、提撥薪資的15%才能完成。
巫慧燕建議,政府應加強退休金準備的宣導、提高勞退自提誘因,鼓勵民眾增加退休金提撥,並改變短進短出的投資方式。
此外,專業投資機構也應依投資人的需求,設計多元資產、不同屬性的投資方式,提供國人準備退休金,特別是多元資產商品能動態調整各項資產類別比重,相當適合作為長期退休金準備。



軍公教最優渥…退休生活 越久越不滿意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14.09.01 04:39 am
台灣人對退休生活的滿意度有待加強,
遠見雜誌調查全台50歲以上國人退休生活,發現退休10年以內的受訪者,有一半對還滿意退休生活,但隨著退休年數增加,生活滿意度反而遞減。
調查顯示,目前已退休的台灣受訪者中,回答很滿意(22.9%)與有點滿意(28.8%)者,合計達51.7%,但進一步分析卻發現,退休生活滿意度卻隨年齡與退休年數的增加,而逐步遞減。
例如退休10年內有53.6%感到滿意,
但到了退休21年以上,滿意度卻驟降至1/3;50至59歲對對休生活有達63.1%滿意度,可是到了70歲以上,僅剩下四成出頭。
分析不同職業背景對退休後的滿意度發現,軍公教滿意者高達75%,不僅遠高於其他行業別,更是傳產製造業滿意度的兩倍以上。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說,軍公教退休條件最優渥的世代,就是目前70歲左右、退休約10至15年這一群人,甚至一度擁有破100%所得替代率的退休資金,因此有高滿意度不意外。相較之下,傳產製造業對退休後的滿意度最差,僅36.1%滿意,居各行業之末。
至於退休族最主要的生活費來源為何?據調查顯示,45.1%以含勞保、勞退金的職業退休金為主,其次37.5%以自己儲蓄跟26.3%靠子女,另外,靠政府老人年金也是退休族的重要生活費來源。
進一步調查也發現,台灣退休族在退休後還有「自己投資的收入」與「兼職」的比重,合計不到兩成,其中兼職比率僅13.8%。事實上,不少國外研究都證實,退休後繼續投入職場、參與社會,對老年健康具正面效益。
調查即發現,有兼職的退休者,對退休生活的滿意度高於完全離開職場的人,可見「財務足夠」與「繼續社會參與」,是決定退休快樂與否的兩大關鍵。
【2014/09/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