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感謝大家愛護~~
我將"公益"和"學習"兩個單元,移至痞客邦另一個部落格:名稱為"甜蜜惠"
網址:http://candynancy.pixnet.net/blog

2018年已進入11月了,剛過了立冬, 再來就是要好好努力! 10月接了講師,讓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大家近距離的溝通,期待幫助更多人
集中,聚焦,靜思~ 最深刻觸動你心和靈魂的事物, 傾聽你此時此刻最想完成的事是甚麼?
用"愛"來運作

目前分類:[微笑退休]健康百科 (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素食儀

素食電子書, 很漂亮啊!!

http://tw.tzuchi.org/html/vege2/index.html

 

現代人茹素已不再因為宗教的因素,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分享新聞

向兒童促銷垃圾食物 將罰400萬

【工商時報 記者郭建志/台北報導】2014.11.25
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自105年起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之食品,包含漢堡、炸雞、可樂、洋芋片等不可在特定時段於全國13個兒童頻道播送廣告,亦不可促銷,否則將可開罰最高400萬元。食藥署表示,相關標準在和業者、立委溝通後已有鬆綁,明(104)年起將向各界強力宣導。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身體疲勞不舒爽?當心脊椎出問題

華人健康網/圓神出版

2014.11.07

  你總是擺脫不掉疲勞或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沒什麼特別的毛病,像這樣的疲勞多半是壓力累積所致,或許在洗完澡身體變暖時會覺得舒服一點, 那麼脊椎歪斜極有可能是造成疲勞和不舒服的原因。

  血液循環不良/血液循環不良是美容的大敵!手腳冰冷、便秘、浮腫、皮膚粗糙,全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由於脊椎的歪斜和肌肉的緊繃造成血管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時,血液或氧氣無法充分地輸送到全身,因而產生手腳冰冷、便秘、浮腫、皮膚粗糙、頭痛,或暈眩等各種不舒服的症狀。此時不只要舒緩肌肉,也必須矯正整個脊椎,但只要躺在三角脊椎枕上伸展一下就有可能改善症狀。

  僵硬/肌肉緊繃所產生的肩膀或背部僵硬一定會對脊椎造成影響?!

  如果一直保持同樣的姿勢,疲勞物質會累積使肌肉緊繃變得僵硬。這是因為血管或神經受到壓迫,連帶對其他部位帶來不好的影響。時間一久,甚至肌肉還會出現裂痕。身體在緊繃的肌肉拉扯下,就會造成脊椎歪斜,如果置之不理,身體不適的情況會更嚴重。請用三角脊椎枕及早處理吧!

  自律神經失調/一旦自律神經失調, 緊繃的狀態持續下去就容易累積疲勞。

  脊椎壓迫到神經時,自律神經會失去平衡。當自律神經之一的交感神經一直處於活躍狀況,即使到了晚上身體仍會維持緊張。結果,身體不僅沒能休息, 還得挺著前一天累積的疲勞展開新的一天,白天當然就會一直覺得很不舒服了。使用三角脊椎枕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紓解緊張之後就能讓身體放鬆了。

  生活習慣/飲食、生活節奏、生活型態或習慣的姿勢等會對脊椎或骨盤造成不好的影響。

  飲食偏好造成體質畏冷、生理時鐘沒有正常運作、居住環境嘈雜使睡眠品質低落等,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身體不適。坐姿、走姿,或睡姿的特殊癖好,也很容易讓脊椎或骨盤產生歪斜,所以一定要格外注意。連習慣用單手提重物也會對脊椎造成不好的影響。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1顆腎臟3人用 器捐移植造福

中央社/楊思瑞

2014.11.07

  台南一名男子9年前接受換腎手術,今年不幸腦死後再把腎臟捐出,在奇美醫學中心完成移植手術,「1顆腎臟照亮3個人生」。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發表這件少見的移植腎臟再移植的案例,並宣導器官移植觀念,感謝捐贈者。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主田宇(峰)表示,9年前一名張姓男子在高雄出車禍腦死後捐出腎臟,造福2名等待移植的患者;其中1顆腎臟由家住台南的陳姓男子獲贈,陳姓男子也在移植手術後,註記器官捐贈的意願。

  田宇(峰)指出,陳姓男子在今年5月不幸因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腦死,家人願意完成陳姓男子遺愛人間的心願,捐出肝臟及腎臟,造福2名器官衰竭的病人。

  他說,陳姓男子在9年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而擺脫洗腎之苦,之後十分照顧這顆得來不易的腎臟,讓腎臟一直維持良好功能。因考量移植需要的器官得來不易,經評估配對之後,決定把這顆腎臟移植到52歲的李姓男子身上,讓李姓男子也不用再洗腎。

  他說,移植腎再移植的情況相當少見,全世界醫界發表的案例可能不到10例;因為是第2次進行器官摘取,在血管及輸尿管的剝離上確實花了一些時間,所幸手術過程仍然順利;受贈者術後狀況良好,由門診持續追蹤中。

  獲贈這顆腎臟的李姓男子說,因已持續洗腎5年,4年前到奇美登記腎臟移植,這次很幸運能配對成功,現在生活很正常,也很感謝捐贈者的大愛。以後將會繼續好好保養這顆腎臟,自己也已簽下的器官捐贈卡,「看以後能不能破紀錄」。

  田宇(峰)說,國內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將近9000人,但今年只有88人捐贈器官,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通常都要4年至5年,器官捐贈的概念還有待推廣。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雞尾酒抗癌 合併標靶戰勝肝癌末期

華人健康網/張世傑

2014.11.07

  肝臟是無聲的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是晚期病變。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醫師提醒,患有慢性B、C型肝炎的病人,應早期發現與治療,若實在不幸太晚發現肝癌,仍可利用雞尾酒療法合併標靶治療,延長存活期。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吳明順醫師指出,肝病是國病,好發在40歲以上的青壯年族群;以肝癌來說,早期大多沒有症狀,往往腫瘤要達10公分以上,或是侵犯到膽管造成黃疸、腫瘤破裂造成出血,才會讓人警覺,但大多已是晚期肝癌。

  《案例分享》:日前收治1位年近80歲的肝癌病人,發現肝癌時腫瘤已超過12公分,由於病人體能狀況無法手術,雖然評估可能只剩3至6個月的壽命,但在醫療團隊的鼓勵下接受放射治療合併標靶藥物,目前經過1年半的時間,腫瘤已經得到控制,且身體比初罹癌時更有活力。

  一般而言,除手術開刀切除腫瘤外,目前晚期肝癌治療方法包括全身性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等。臨床上,只要肝功能還不錯,即便肝腫瘤體積過大,無法使用手術切除或栓塞,還是可以透過合併標靶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吳明順醫師強調,肝病變有3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想要早期發現肝臟病變,必須靠篩檢,包括抽血檢查肝功能與胎兒蛋白、影像檢查則先做超音波,有問題再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

  事實上,早期發現肝病變,有機會治癒,以肝炎患者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用藥降低病毒量;若是腫瘤在3顆以下、最大不超過3公分的早期肝癌患者,可接受手術、消融或肝移植等積極治療,達到治癒的效果。

  中晚期肝癌 雞尾酒治療

  若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目前採取「雞尾酒治療」方法,運用栓塞、標靶、消融等多種治療選項,而標靶合併治療是目前阻止肝癌細胞增殖,及抑制轉移的最佳選擇;臨床試驗也證實合併療法可以有效延長生命與提升生活品質,如果符合健保給付規範,也可以減少經濟上的負擔。

  【醫師提醒】:病患一定要有耐心,配合醫師治療,不可聽信偏方,延誤治療時機。肝癌患者不論是接受哪一種治療,由於屬於最高風險群,要配合醫囑做比較密集的追蹤,生活上則跟如同一般肝病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藥物和酒精,才能降低病況復發或惡化的風險。

  《活動短波》:萬芳醫院將於11月8日(周六)下午1點30分於萬芳醫院6樓國際會議廳舉辦《肝癌治療新知-合併療法 戰勝肝癌》座談會,歡迎病友、家屬及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請上萬芳醫院官網。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百歲人瑞冠心病!心導管打通解危機

華人健康網/張世傑

2014.11.07

  居住台中市的1位103歲人瑞,因常常向家人反應走路會喘且有胸悶的情況發生,也有暈眩甚至跌倒的狀況,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到醫院求治後,確定為冠狀動脈狹窄,且已經有3條冠狀動脈阻塞,經心導管手術裝上血管支架後,原本不舒服的症狀,始獲得緩解重拾健康快樂。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心臟內科朱永譁主任醫師指出,冠狀動脈狹窄惡化時,患者通常在運動時,會出現胸悶,氣喘,甚至胸痛等症狀,有時不適延伸到鎖骨,下巴,上腹;如果血管未完全阻塞,這些症狀在休息數分鐘後,會慢慢緩解。

  別輕忽症狀 減少猝死風險

  但許多病患根本不運動,所以不會感覺胸悶;獨居老人缺乏和家人互動,也沒機會陳述症狀;或者,病人到門診時,忘了原本該描述的問題,若缺乏家人幫忙注意,症狀發作的細節,容易被忽略,增加猝死風險。

  建議民眾:除了平時穩心保健,定期追蹤外,也應該多運動,藉著平日活動來測試症狀變化;一但發生連續胸悶超過10分鐘時,就應該立即就醫,才能在病情轉變之際,適時處理。

  冠心病年輕化 危險因子多

  朱永譁醫師強調,隨著國人飲食習慣,加上肥胖民眾增多,門診觀察發現,過往因心臟血管阻塞,需要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幾乎都是老年人,但現今卻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斷被送進醫院,也跟著一同做心導管,其中,不乏都是20幾歲的病人。

  事實上,心導管手術進行的方式很簡單,病患只需部分麻醉,會在病人的手臂或大腿動脈上開一個小孔,插入導管到心臟或血管中,注射顯影劑後便可清楚看到血管的狀況及血流程度,若血管有狹窄處,可用氣球擴張,必要時再置放支架或塗藥支架即可。

  心導管治療 選擇當機立斷

  特別是介入性心導管治療,最適合的狀況應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急性發作,心電圖出現明顯變化時,醫師依病情輕重,建議在數10分鐘至數日內進行手術。這時,患者及家屬請別猶豫,應當機立斷以免錯失時期、造成遺憾。

【醫師提醒】:民眾心臟血管治療打通後,要長期服藥保養,一方面預防原來的病灶再狹窄,另一方面也避免其他血管狹窄,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血中脂肪過高的人要將血壓、血糖及血脂肪控制,生活作息調整,包括飲食要清淡些,少鹽少油,多運動、戒菸、減重等等,必要時服用高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藥物,以避免血管惡化或再狹窄。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結膜下出血,別啖蟹飲酒!

2014.11.07

  目前正值秋冬交替時節,由於氣溫變化大、容易引發過敏,因眼睛癢而揉搓,造成結膜下出血症狀,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門診最近就增加2~3成的病患,其中一名患者不以為意,還吃蟹喝酒,導致血管破裂、眼睛嚴重出血,經開刀治療,才將視力搶救回來。

  .大啖秋蟹並飲酒,血管破裂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蔡明霖指出,50歲的李姓患者3個月前因結膜下出血就醫,當時他曾建議李先生到內科進一步檢查,但李先生不以為意,還大啖肥美的秋蟹並飲酒,造成血管破裂,經檢查發現是玻璃體出血,抽血檢查又發現罹患糖尿病,玻璃體出血係併發增埴性網膜病變所引起。

  .揉眼睛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

  蔡醫師指出,結膜下出血是眼球表面的微血管破裂,原因很多,例如過敏、眼睛癢而揉眼睛;咳嗽及用力解便導致靜脈壓升高,都可能造成結膜下出血,眼睛看起來一片血紅,相當嚇人。

  不過,結膜下出血為眼白部位血管破裂,與光線進入瞳孔的路徑無關,不會影響視力,頂多會覺得眨眼有異物感,若進一步檢查眼底、沒有視網膜的血管病變,大約2星期就會痊癒,民眾不必太擔心。

  .結膜下出血是身體警訊

  他並表示,有患者因結膜下出血而就醫,經過檢查,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這是因為慢性病患者的血管彈性變差、構造脆弱,因此結膜下出血可以說是身體的警訊,不可輕忽。

  .也可當成中風參考指標之一

  蔡醫師說,根據國際醫學研究,40歲以上民眾即使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等,但若出現眼睛結膜下出血症狀,未來3年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3%;美國研究也發現,中風患者的眼睛血管幾乎都受損,因此結膜下出血也可當成中風風險評估的參考指標之一,民眾若一年內發生3次以上眼睛出血狀況,代表血管結構出現異常,應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並就醫治療。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健康管理/健康照護 從職場做起

【經濟日報╱王欽堂】2014/09/17
每次到日本,除了對社會的秩序、禮貌和各方面的細膩印象深刻之外,這個號稱世界最長壽的國家,最吸引我的還是他們的「長壽之道」。
關於日本的長壽原因有諸多講法,有人說和日本的飲食內容及食物的烹調方式有關,有人更直接講是因為日本人吃很多味噌和納豆,也有人說日本人會洗澡、愛泡澡是健康及長壽的原因。
醫學上都同意,飲食是影響一個人健康及壽命最大因素,那顯然日本人的飲食可能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然而,隨著全球飲食西化的影響,日本人的飲食看來也已經呈現了兩極化的現象。
在觀光飯店的自助式早餐時段,我觀察到年紀較長的日本人,已經呈現食物選擇的兩極化現象。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純萃芬想/寫情緒日記 紓解負面壓力
【經濟日報╱林萃芬】2014.09.17
Q:對服務業而言,顧客就是上帝、衣食父母,所以,大部分的同仁都把「以客為尊」當成最高指導原則。但是也因此,當同仁累積太多負面情緒後會出現一些反常的行為,有些同仁會變得悶悶不樂,逐漸喪失服務的熱忱;也有些同仁會變得暴躁易怒,一個不小心就會跟顧客產生不快。
在服務現場,最怕遇到顧客大聲咆哮,為了避免影響其他顧客的觀感,同仁多半會低聲道歉來安撫顧客的情緒。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享新聞

缺乏維生素D 癌症或心血管疾病高發生率

台灣新生報/萬博超

2014.06.26

  有些民眾擔心自己體內維生素D濃度不足,但專業醫學團體,美國預防服務與任務小組指出,無足夠證據顯示健康成人需要檢測體內維生素D的量。學者同時指出,尚無法證實缺乏維生素D是導致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班史塔特爾表示,目前觀察到缺乏維生素D的人常見較高比例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但只能說明兩者相關,無法證實是缺乏維生素D直接導致。

  醫師表示,正常成年人一天應攝取八百單位的維生素D與一千毫克的鈣,而骨質疏鬆患者則要在醫師指示下補充,並適度曬太陽。對於調節體內鈣平衡以及幫助鈣吸收有必要。蛋黃、牛奶、優格、穀類,鮭魚,鮪魚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D。
   與維生素D缺乏相關性最密切的疾病仍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公佈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之第二大疾病,臨床上觀察,不少男性是在骨折發生後,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一般女性開始發生明顯骨質流失約為四十五歲停經後,男性約為五十五歲,而普遍的危險因子,如抽煙,若當發生骨折進行治療時,其骨折癒合的程度較於一般人緩慢將近五至六倍。

  部分內分泌失調疾病、停經婦女、接受男性荷爾蒙阻斷劑治療的攝護腺癌,長期服類固醇的患者,平時除了補充鈣片與維生素D,必須更留意檢查骨質密度必要時接受進一步治療。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腿骨痛逾2個月 惡性骨肉瘤作怪

聯合新聞網/王昭月

2014.06.26

  老人家上年紀後容易埋怨這裡痛、那裡痛,但如果疼痛持續達2、3個月,且痛感愈來愈劇烈,就不能掉以輕心,高雄市60歲林先生因為左腿骨痛到不能走,就醫後發現髖關節長了顆雞蛋大的惡性骨肉瘤,緊急手術後,暫時控制。

  義大醫院骨科醫師李奕辰指出,林先生家族無骨癌病史,他每天也維持運動、散步習慣,後來左腿骨開始疼痛,起初他以為是一般筋骨痠痛,但痛感竟持續好幾個月,痛到連走路都難,就醫後發現左髖關節竟長了罕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肉瘤,切片檢驗已經第2期。

  「過去這類骨肉瘤,多半要動截肢手術,不過目前醫界傾向採取肢體保留手術,讓患者術後保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李奕辰表示,醫療團隊為林先生切除掉長達13公分的大腿骨,再置換入一根腫瘤型人工關節,目前林先生靠著枴杖,即能行動自如。

  李奕辰說,骨肉瘤(惡性骨骼軟組織腫瘤)好發於小孩及老年人,經手術等治療,小孩子5年存活率可達7、8成,但老人家約僅2、3成,如果選擇截肢,患者需拿掉半個屁股及腿骨,造成很大的功能缺損。

  他表示,許多中老年來因機能退化,常會埋怨到處痠痛,但切記身上的痠痛如果持續好幾個月,連休息、睡覺時也痛,且愈來愈痛,最好還是找醫師檢驗一下,比較保險。

  李奕辰說,惡性骨骼軟組織腫瘤不常見,臨床上早期常被當成一般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來處理,直到腫脹及疼痛持續惡化才就醫,造成治療困難。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享新聞

不愛喝水 舌下腫…竟是結石

聯合新聞網/余采瀅

2014.06.26

  唾液腺也會結石?46歲的陳姓男子,舌下出現腫塊,疼痛到吃不下飯,到醫院檢查,竟發現是罹患唾液腺結石,經手術將結石取出後,才恢復正常飲食。

  陳姓男子向醫師說,自己平常不愛喝水,且工作忙壓力大,常睡眠不足,1、2個月前舌下感到莫名疼痛,原以為只是不小心咬破或火氣太大,但近期突然產生劇痛,舌頭腫痛到吃不下飯,自行觀察,發現出現2公分大的腫塊,他很擔心罹患口腔癌,趕緊到牙科就醫。

  經X光檢查發現腫塊內有鈣化物質,醫師判斷應為舌下唾液腺被結石阻塞造成,立即進行手術;手術約15分鐘,將2.5公分的結石取出,唾液腺恢復正常運作,當天即返家休養。

  童綜合醫院牙科醫師徐偉軒指出,舌下腺主要分泌黏狀液體,且富含鈣質,當水分補充不足、慢性發炎、疲勞或外傷時,就容易造成唾液成分改變,在唾液管線中形成鈣化結晶物,進而阻塞唾液腺,導致阻塞部位紅腫疼痛,嚴重可能造成腺體化膿感染、發燒,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

  徐偉軒提醒,舌下腺結石較罕見,若患者出現腫塊或莫名疼痛,應盡速就醫;體質屬於容易結石者,更應少喝礦泉水或食用礦物質過多的食物。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少女讀大學都外宿 僅2年不吃蔬果竟罹腸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4年5月30日 上午8: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大腸癌持續登上每年新增癌症個案的榜首,民眾外出飲食,務必多吃蔬果,才能避免腸癌纏身!台中就有一名年僅二十歲的女大生,考上大學兩年之間,因長期外宿且外食,最近因為肚子不斷疼痛,自行到藥房購買腸胃藥無效,卻還是反覆發作,直到一個月後,終於到大醫院進行檢查,這一檢查竟然驚見大腸癌末期,且已轉移肝臟,未來即使幸運治癒,也要一輩子依賴人工肛門生活,讓家人頓時之間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女大生肚痛拖一個月 才願意檢查

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壽星主任表示,這位陳姓女學生考上大學後就獨自租屋外宿,平時因忙於功課及社團活動,對自己的飲食並未特別注意,三餐往往外食少蔬果。最近,陳同學發現肚子常莫名疼痛,她以為是一般的腸胃炎,就自行到藥房買藥吃。

但反覆腹痛的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都沒好轉,陳同學這時才決定看醫生,經大腸鏡檢查後,竟是罹患了大腸直腸癌,且腹部斷層掃描還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須接受手術及化療,且手術切除腫瘤後恐怕需一輩子依賴人工肛門,讓年輕愛美的她難以接受,後悔當初沒早一點來就醫檢查。

常便秘、大便解不乾淨、莫名腹痛 恐是大腸癌

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多年來皆蟬聯國人罹患率第一名的癌症,由於國人飲食的西化的緣故,使腸癌罹患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大腸直腸癌常見的症狀包括下消化道出血,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常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莫名腹痛、腹部摸到腫塊等症狀,如有出現上述的情形,務必及早做檢查。

而年齡大於五十歲;常攝取高熱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有瘜肉、有家族病史;飲酒和吸煙;有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等的高危險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篩檢。而醫院也發現許多民眾抱持鴕鳥心態,在糞便驗出有潛血反應後,居然仍有30%的受檢者逃避回診做後續大腸鏡檢查,因此錯失及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所以一旦發現異常症狀,請及早配合醫師積極治療,第一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完全切除者,治癒率將高達90%以上。

醫師也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性脂肪。烹調多利用蒸、煮、燉、滷、涼拌等烹調方法減少油脂攝取,並補充充足水分。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及蒟蒻、洋菜等。而蔬果中的多種植化素 (phytochemicals)可達到防癌抗癌效果,均衡攝取更能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我的感想]

我們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但要有健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更何況是任何產品都有使用說明書,惟獨人體沒有.

其實:過去如果我們使用文言文,或許您就了解:

黃帝內經等漢醫的內容,對於人體保健有許多幫忙!

可是我們現讀經典的機會已經愈來愈少,

對於自我的保健觀念只來自於書本中的健康教育,

所以當…忙和不小心的長期透支健康,人體就給一個大警訊!

她的狀況和許達夫醫生很像,其實許醫生罹癌已活超過十年了.

或許她不用過度悲觀,去看許醫生的門診,或許有不同的契機!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及時止癢最重要

中國時報/李盛雯

2014.04.07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皮膚癢,擔心是否有過敏體質或異位性皮膚炎,新北市經典皮膚科診所副院長鄭愷平表示,當反覆起大片濕疹,以皺摺處為主、合併過敏性鼻炎或氣喘且家族有類似病患,才是異位性皮膚炎。

  鄭愷平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受先天、後天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濕疹。先天上,敏感性高,皮膚耐受性差,角質保水力不好,對病菌抵抗力較弱。後天上,氣候變化、生活壓力、心情、睡眠狀態、飲食、感染、流汗、摳抓會影響病情。

  過敏兒皮膚超脆弱,風吹草動都會癢。好在體質可能轉變,很大比例患者長大後能改善,但有小部分人體質沒法轉變。癢雖不是大病,但令人十分難受,及時就醫目的不求斷根,而強調先治標,改善症狀,再長期調養身體。

  以治標來說,一旦癢起來,即使手邊沒藥物,也要冷敷止癢,因為越摳越癢。很多家長畏懼藥物,尤其是類固醇,誤以為塗比吃安全。慎重控制劑量,短時間使用,類固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亂用。大多數藥膏是類固醇,口服藥不見得含類固醇。

  長遠看,過敏兒皮膚缺乏保護層,護膚要選擇敏感肌膚專用產品,不要迷信天然,天然材質不等於適用敏感肌。亂洗會傷害保護層,少用肥皂沐浴乳,淋浴且水不可太燙。衣服寬鬆透氣,流汗馬上換。睡眠充足,降低壓力,一旦感冒生病快看好,減少免疫系統波動。

  飲食上,酒、辣、有殼海鮮拒絕往來,花生、雞蛋、牛奶等則眾說紛紜,可以經驗歸納,絕不要大量攝食觀察名單上的食材,新嘗試食材從少許試試看,以新鮮食材簡單烹煮,較無添加物。健康食品或益生菌並不比一天三餐重要。

  減少用絨毛玩具或厚重地毯,減少接觸塵?。先天不良,不能後天失調,對家長與過敏兒是長期抗戰,醫藥如同彈藥,保養可比糧草,彈藥遇戰才使用,糧草天天消耗,雙管齊下,才能看到勝利曙光。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幽閉恐懼症 影響生活

台灣新生報/鄭綿綿

2014.04.07

  「幽閉恐懼症」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作息、交通不便。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門診中一名36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有「幽閉恐懼症」障礙,因此,許多大眾交工具都不敢搭乘,如選擇開車也都需要太太陪伴在旁才敢開車,對於工作有很大的影響。有時恐慌一發作起來,造成生活很大困擾和陰影。

  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這名先生患有「幽閉恐懼症」狀況已經造成生活中工作很大的影響,像是許多大眾交通工具都不敢搭乘,包括如捷運、飛機等,而他的工作有時又必須出國出差,容易一坐上大眾交通工作,就發生恐慌情緒,影響呼吸調節等。平常工作上班,選擇開車方式,也都需要有太太在一旁才能夠安心。

  潘醫師表示,針對這名患者,臨床上給予患者幾個月的藥物治療,像是抗焦慮等藥,控制恐慌發作的症狀。經過幾個月藥物控制,搭配認知行為治療,漸進式的讓患者習慣搭乘這類交通工具,之後患者只要在需要出國搭飛機前一週,先服用藥物,即可幫助預防恐慌的症狀發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運動幫助大腦維持活力

台灣新生報/陳敬哲

2014.04.07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對學校中成績不好又活力旺盛學生的調侃,但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運動對大腦和記憶力有絕對幫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發現,運動會增加血液含氧量,並且快速送達腦部,幫助大腦維持活力,降低未來失智症發生機率,越早規律運動習慣效果越好。

  研究團隊測試接近3000名健康民眾,平均年紀約在25歲,實驗頭一年,要求他們進行心肺耐力測驗,必須在跑步機上盡可能跑,20年後再執行一次相同測試,確認他們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與體能狀況,隔五年後再測驗大腦能力,如記憶力和思考靈活度,發現在跑步機上越久,腦部測驗的分數就越高。

  研究學者大衛說,許多研究都證實,心血管健康對大腦有直接好處,不論衛生主管機關或第一線醫療單位,都應該提醒年輕人盡早養成有氧運動習慣,例如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能夠協助大腦促進健康的好方法,當生理與心理疾病發生率降低,能夠讓社會更有運動風氣,朝向群體健康發展。

  不斷有研究報告指出,運動可以預防失智症,英國失智症研究學者西蒙表示,規律運動能降低認知功能衰退與失智症發生風險,不論青、中年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老年的生活品質,這項研究中特別點出,要保護好大腦運動投資是必要關鍵,尤其越早執行就越早對我們有幫助。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長高需補鈣? 醫:蛋白質才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

2014.04.03

  多吃鈣質真的可以長高嗎?很多人都以為多吃鈣質會長高,其實是錯的!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表示,鈣只是提供原料,讓骨骼變硬,並不會直接促進身高。而長高最主要的關鍵就是蛋白質,和它分解出來的胺基酸;因為生長激素正是191個胺基酸構成的蛋白質。

  丁綺文醫師指出,蛋白質是大分子結構,可分解成胜?,再從胜?分解成最小的單位構造──「胺基酸」。人體有20種胺基酸,其中9種無法自行合成,稱為「必需胺基酸」;而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手術後或生病患者,需要額外的營養修復時所補充的特定胺基酸,則稱為「半必需胺基酸」。

  其中,最明顯的半必需胺基酸例子,就是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特別需要精胺酸。因為精胺酸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然後作用到骨骼的成長板,使腿骨增長,進而長高。醫學研究證明,蛋白質可水解分成20種胺基酸,其中精胺酸和長高最有關聯,不論口服或點滴注射精胺酸都會有幫助長高的效果。

  丁綺文醫師因此建議,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可以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來促進長高,特別是富含精胺酸的食物,包括富含植物蛋白質的核果類和豆類,動物蛋白質則以蝦、魚等海鮮類和雞胸肉、豬肉最多。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吃海鮮可防癌?靠2大關鍵物質

華人健康網/羅詩樺

2014.04.03

  蛋白質是人體健康所不能或缺的其中一種營養素,食物來源多半為肉類、海鮮與豆類中的植物性蛋白,但是在攝取的同時,也要記得選擇「優質蛋白質」,才能發揮對身體最大的保健功效,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肉類與海鮮雖然同樣都是動物性蛋白質,但海鮮卻又比肉類還要來得更好,原因就在於海鮮的2大優良營養素:微量元素「硒」及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吃魚防癌 Omega-3好厲害

  一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刊」的報告則指出,在長達22年、2萬名民眾參與的追蹤實驗中,發現攝護腺癌患者一周攝取5次以上的魚類,可以降低48%的死亡率,不過在預防方面則未有顯著效果。

  另外,Omega-3與女性罹患乳癌機率也有相關性,「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研究指出,平均每多攝取0.1克(gram)的Omega-3,乳癌機率就可以降低約5%,平均來說,有攝取足夠 Omega-3的人,乳癌機率比不吃深海魚、未攝取到Omega-3的人降低了14%。

  美國癌症研究所資料表示,從魚類中攝取蛋白質的好處在於免去肉類帶有的動物性飽和脂肪與高熱量的問題,魚肉熱量較低、又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包括EPA、DHA、ALA,3種人體必須脂肪酸,其中DHA更是對眼睛、腦部發育及神經系統的運作有關鍵幫助的營養素。不過,由於僅有深海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人體健康,因此在挑選魚類上就要更加注意。許多深海魚會受到汞或其他重金屬汙染,可選擇像鮭魚等已知汞含量較少、又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魚肉。

  微量元素「硒」 清除體內自由基

  除了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露易西安娜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海鮮牡蠣中有一種「神經?胺」(ceramides)物質,在老鼠試驗中證實可以幫助抑制乳腺癌細胞的生長。

  含有「硒」(selenium)微量元素,也是海鮮可以防癌的重要原因,硒不但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引起衰老、心血管疾病等的自由基,還可以與金屬結合,把能引發病變或毒害的金屬離子排出體外,進而達到排毒作用。海鮮食物中含有硒元素的有像是牡蠣、蚌殼、龍蝦、蝦子、螃蟹、扇貝等。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新生兒免費篩檢

中國時報/陳芃

2014.04.03

  新生兒患有先天型心臟病,多半是出院返家後才被發現,容易導致缺氧、死亡。為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北市長郝龍斌2日宣布,即日起26家醫療院所免費提供「新生兒危急型先天心臟病篩檢」,預計每年有2.6萬名寶寶可受惠。

  聯醫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表示,台灣平均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2人罹患「危急型先天心臟病」,但寶寶多半是返家後才出現症狀。北市去年10月起在榮總、馬偕等10家醫療院所提供篩檢服務,共檢查5226名新生兒,發現11個陽性案例,最後有3名確診為危急型先天心臟病,其他是肺部疾病。

  他也說,檢查方式是在新生兒出生的24至36小時內,做非侵入的「脈衝式血氧飽和度檢測」,把儀器放在寶寶的右手或任一腳都能做檢查。

  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即日起台大、榮總、馬偕、台安、中山和李木生婦產科等26家醫療院所,都提供免費篩檢服務。如果是在其他北市醫院出生,或父母任一方設籍北市、在其他縣市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在出生7天內至聯醫婦幼院區接受篩檢,且「即到即檢」。

  育有1兒1女的市民段小姐,昨日受邀分享孩子接受篩檢的心得。她說,去年12月中生下兒子「宥宥」,檢查後發現有先天型心臟病。現在都會注意不讓孩子太激烈哭泣,否則他的臉色會變紫、心跳過快,出現缺氧症狀。她也鼓勵父母及早讓孩子接受檢查,以早期治療。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多看卡通 改善慢性病痛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4.04.01

  很多慢性疾病患者長時間飽受疾病之苦,因而心情鬱悶,甚至出現很多負面想法,不知道該如何與疾病共處,也不知道該如何以正面心態面對疾病挑戰。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運用卡通傳遞衛教資訊可幫助患者轉換心情,讓患者產生更多力量,這樣就更能面對慢性疾病挑戰,患者也較知道如何應付慢性病痛。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副教授安妮‧甘迺迪表示,多運用幽默力量可幫助慢性病患者調整心態,並讓患者更了解疾病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卡通有助提振慢性病患者士氣,患者透過卡通可以知道如何面對各種情況,對於患者生活自主管理,也很有幫助。

  研究所使用的衛教卡通內容來自專業醫療人員。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健康服務研究」期刊。研究人員依慢性腎臟病患者意見製作一系列衛教卡通影片,卡通內容呈現出患者一些共同經驗、苦惱,以及常見問題。研究人員讓這些患者定期觀賞衛教卡通影片,並詢問患者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有些患者把觀賞卡通衛教影片當成娛樂,也有人對影片充滿敵意,還有一些患者認為卡通影片有助激勵人心。多數患者都認為卡通有助傳遞衛教資訊,讓患者進一步了解自己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狀況。

  安妮‧甘迺迪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卡通衛教影片可以幫助患者調整心情,還能澄清錯誤迷思、錯誤想法,醫療人員可多運用卡通力量讓慢性病患者做好生活自主管理,如此患者較不會因慢性疾病折磨而失去鬥志。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