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銀行賣保單,Q1占比逾60%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2012-04-17
壽險業今年首季衝出3,106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其中有60%都來自銀行通路貢獻,銀行今年前3月銷售保單的新契約業績達1,85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37%。
依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3月銀行銷售新契約保費收入達676億元,占當月壽險業新契約保費的59%,但若以首季來看的占率已達60%。
且目前壽險公司是將中華郵政的壽險保費算入業務員的業績,若將中華郵政改算入泛銀行通路,則銀行通路占壽險新契約保費的貢獻度已達62%。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創新高,極可能是半年內作完全年2/3的業績,也就是可能超過6,000億元,其中銀行通路就可能貢獻3,600億元。
至於下半年可能要看利變年金、利變壽險等其他替代性商品是否能承接,繼續爭取銀行通路的定存性資金。
首季新契約第1名是國壽的771億元,其中銀行通路有363億元,占47%;第二名是富邦人壽728億元,銀行通路貢獻578億元,占率79%;第三名是南山人壽420億元,銀行通路貢獻161億元,也占38%。
第四名是中國人壽179億元,銀行通路占68%;第五名為新壽的167億元。
以銀行通路為主的壽險公司如台銀人壽,首季新契約保費99億元,排名業界第六,銀行通路就貢獻95億元;法國巴黎人壽以92億元排名第七,銀行通路占率達98%;中信人壽以63億元排名首季12名,銀行通路也占92%,排名第11名的合庫人壽,首季新契約保費78億元,全來自銀行通路。
我的感想~
目前銀行通路上因為:1.看得到客戶的存款金額
2.客戶過去對銀行的信任;
所以當銀行賣保單時當然相對於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容易;
可是~值得省思的是:銀行賣得保險是保險沒錯,
但大都訴求於比定存利率更高,甚至有銀行並沒有告訴客戶是保險.
只跟客戶說~只要六年或七年不要解約,到期就可以領到XXX的利息.
這樣簡單的說法:沒錯!
但如果客戶真能不解約到達六七年後當然是沒有爭議.
就怕~~過程不是這樣,那就會引起亂象!
您說我會不會羨慕銀行的業績量,這是~~一定的!
但是~銀行端的行銷商品大都是儲蓄性質,可是保險的真正意義呢?
讓家人或自己無後顧之憂,那就不能靠銀行了!
如果~~這部份您靠銀行櫃台,
那屆時~~~有任何爭端時,您可能會十分受氣!
當然~~有爭端,
您可以找我這種”個人執業”的保險經紀人幫忙寫申訴書,
可是…這不是我所樂見的!
如果您願意~~~
要規畫保險商品,請找”執業”的保險經紀人,
至少~他需經過國家考試才執業.
如果您願意帶過去的保單請他一併審閱,
並針對您現階段的人生規畫做一個詳細討論,
這樣給的保險建議書會是量身訂做;
最重要的是~保費的負擔一定符合您的能力,
不會因為繳不起,而需解約造成莫大損失!
保險是所有金融工具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果那防線都無用,那…就麻煩了!
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