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大陸外匯占款增量 兩年新高
經濟日報╱劉永祥
2013.03.22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央行外匯占款增加人民幣3515.06億元(約新台幣1兆6,835億元),該新增量創下了自2011年4月以來的新高。
顯示短期內大陸面臨較大的資金流入壓力,今年整體的跨境資金流動格局仍具較強波動性,需警惕國際資本流入逆轉的風險。
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統計上,分為央行外匯占款及央行與金融機構全口徑外匯占款。
外匯占款的變動和企業或個人的持匯意願密切相關,1月份央行新增外匯占款創新高和人民幣升值預期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央行外匯占款增量只占全口徑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新增量的51%。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分析,這意味金融機構沒有將手中的外匯全部結給央行,金融機構選擇持有部分外匯可能源於自身操作的需要。
陳炳才說明,由於人民幣多是在前一個交易日觸及漲停,而在接下來的交易日一開盤就觸及跌停,銀行在漲停點買入外匯,跌停點再賣出外匯,就能獲利。而這種操作就需要銀行手中持有大量的外匯進行資金周轉。
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認為,企業外匯貸款需求量比較大,是銀行多留存外匯的可能原因之一,但也不排除銀行因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明朗選擇持有外匯。
中國證券報引述分析人士稱,1月份央行的「半結匯」行為,一方面體現出央行控制市場資金、維持流動性合理水平的意圖,也有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之意。
分析人士表示,央行「不完全結匯」的最終目的是抑制美元升值速度,緩解資本流出的壓力。目前美元指數上漲明顯,若央行全額購匯,將推助美元指數,間接促進人民幣貶值。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分析,由於升值預期及國內外利差的長期存在,中國對資金存在吸引力,今年的新增外匯占款肯定比去年多。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表示,「從上半年來看,資金流入的壓力還是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