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課傾銷稅 恐反傷己身

工商時報/江富滿

2013.10.24

不銹鋼傾銷案從今年4月份開始的聽證會之後,相關媒體也配合的說明受到中、韓低價材料的影響,讓台灣的不銹鋼市場低迷不振。傾銷案延燒至今已造成台灣自己本身的價格較高,台灣以外的不銹鋼價格較低,出現與國際市場完全脫軌的現象,台灣似乎成為一個閉門造車的國家,業界希望財政部關務署在11月11日做出終判前,能夠多方了解業界實際的市場現況,做出正確的判斷,避免讓台灣的不銹鋼產業失去全球性的競爭力。

台灣是要與世界接軌進而競爭的國家,絕非閉門造車的國家,因此相關的價格自然由國際間的市場機制來決定,不銹鋼這兩年來確實價格不理想,但是觀看美洲、亞洲、歐洲等市場價格,這些中、韓的鋼廠確實給予台灣的價格是與世界接軌,絕非如這些贊同傾銷案的鋼廠所述低價進入台灣,若如這些鋼廠所述的差價高達20%以上,那麼台灣的鋼廠豈不早就關門大吉了,這樣不爭的事實,完全被忽略。

8月15日公告確定臨時課稅之後,台灣地區的價格上漲了,但是國際市場的價格仍然維持一定的國際市場水準,台灣地區的不銹鋼產業現在面臨了一個窘境,MIT是真的MIT嗎?多少台灣知名鋼廠一手從中國大陸進口不銹鋼材料,一手又再加工處理後打上MIT,然後價格提高,這樣對整個不銹鋼產業者來說並不合理,上游鋼廠提出傾銷要求不可以進口,中、下游廠商就只能向價格較高的國內鋼廠採購,對整個產業而言毫無競爭力,台灣原本是個開放且國際性的市場,現在卻有可能變成封閉的市場。

台灣業者想要生存,當然要發展具獨特性的產品,但是有過渡時期的,忽略這過渡期,直接性衝擊不銹鋼加工後出口的廠家,這些廠家逐步走向高成本、低毛利的時代。

傾銷案的確定與否已經不再是一個區域單純的經濟問題,目前美國、巴西、越南、俄羅斯、印度、泰國等國家均會使用不同的稅則來影響同質性產品進入,但並沒有保護到該區域的產業,反而讓該區域的產業因此喪失國際性的競爭力,政府在保護產業之下需要有相關的配套研發與行銷,而非一味的保護。台灣的汽車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保護之餘還有研發進而走出台灣與世界競爭,所以期望這些認同的傾銷案的相關人士與鋼廠,能夠準備好完善的配套措施來提升台灣的經濟,而不是製造一個解決近年虧損的理由來塘塞,不然最後將會失去的是全球的市場與全面性的獲利,台灣的不銹鋼產業必然會被國際市場邊緣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