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感謝大家愛護~~
我將"公益"和"學習"兩個單元,移至痞客邦另一個部落格:名稱為"甜蜜惠"
網址:http://candynancy.pixnet.net/blog

2018年已進入11月了,剛過了立冬, 再來就是要好好努力! 10月接了講師,讓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大家近距離的溝通,期待幫助更多人
集中,聚焦,靜思~ 最深刻觸動你心和靈魂的事物, 傾聽你此時此刻最想完成的事是甚麼?
用"愛"來運作

目前分類:[幸福惠]手札 (1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分享新聞

職場新鮮事/遠離負面思考

【經濟日報╱潘俊琳】2014.03.24
如果你不是陽光,那就避免跟陰暗的人在一起
正面的能量很強大,但負面的力量也不容小覷,當你的心裡出現負面的情緒,切忌不要找同樣負面思考的人互相取暖,因為那只會讓你更加心寒。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心情~

小孩長大了,到高中即將跨入大學前的高三階段,是十分忙碌的;

年前高三生為了學測拼命努力,

開學後成績公布,現在得為申請各大學而努力!

因為高中了,有許多事給他們一個空間,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文

愈早做愈能如願!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2013-07-29 Cheers雜誌作者:許瓊文

愈早做愈能如願!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eole/3867356518/

教你21件事,讓你勇敢追求夢想、追求財富自由,以及創造一手可以掌握的未來。不管你現在幾歲,愈早去做,愈早能如願,不再陷入年齡的迷思和焦慮。

本文出自Cheers雜誌《35歲前,21項準備》

勇敢追夢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一位母親記錄~

邀請: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們,到

科教館參加【青年尬科學 短講表演】

9月7日週六9:00決戰科教館!

2013_pro_0830_001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潘老給我的笑話

熱淚盈眶的極短篇
securedownload

話說民國初年,上海百樂門舞廳老闆的
美麗的女兒被名流紳士們瘋狂追求。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聖嚴法師開示

超度的意義與供僧的功德

每年農曆七月,在中國的民間及各佛教道場,都顯得特別忙碌。因為,在民間的信仰中,以七月為中元,是一年之中除了清明之外的另一次祭祖大節日。這本是由中國儒家慎終追遠的孝道思想延伸而來,不僅祭祀各人自己的祖先,也祭祀那些沒有後代親屬關照的孤魂,後來跟佛教的思想結合,就稱為「普度」;這在民間,原來還有個來自道家的名稱,叫作「打醮」。

從佛教立場說,七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在佛陀當時開始,每年夏天有三個月的雨安居,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為止。因為印度地處熱帶,在雨季中,蟲蟻遍野,雨水氾濫,出家人不便外出遊化,所以佛陀制定律法,利用這三個月時間,做一年之中定期的安居修行。
直至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僧自恣日」,也就是散居於同一區域內的僧眾,共同集合在一起,做一次非常坦誠的檢討和報告。因為三個月中,大家都在精進的修行,有不少人因此悟道,證得聖果。其餘雖然沒有悟道,但身心也都是非常清淨、安寧、開朗、坦誠的,這是值得恭喜,也值得歡喜的事,所以又稱此日為「佛歡喜日」。而十方信徒,也利用大眾僧集合到會的這天,紛紛會合來供僧,因為供養初發心菩薩功德很大,供養剛剛修行完成的行者,功德也非常殊勝,而此時,連帶著發生了下邊的一樁佛事。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台灣,你幸福嗎?

經濟日報/范疇

2013.08.06

在古代中國,幸福指數可能就只是溫飽,晚上睡覺時,肚子是飽的,身上是暖的。世態承平之時,幸福的標準可能提高到食衣住行,不但吃飽穿暖,還得要住得舒服,走得暢快。就這樣,中國人民悠悠過了幾千年。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卡內基

迎接創世紀的挑戰

  相信自己的直覺,依憑自己的勇氣,你才能開創自己的世紀。

  有一天,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被天主教教宗請去,教宗要求他為西斯汀大教堂繪製天花板的壁畫。米開朗基羅心裡不大願意,因為他認為自己是雕塑家,又不是畫家。但教宗是當時全歐洲最有權力的領袖,是不能被拒絕的,米開朗基羅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他每天都必須爬上高聳的鷹架,以仰首的姿勢作畫,身體十分的難受;再加上保守的主教都會在旁監督,創作空間也大受限制,更是讓他感到厭煩。於是每晚收工之後,米開朗基羅總會跑到附近的酒吧,好好地喝上幾杯,一吐胸中的鬱悶。這一天又和往常一樣,結束苦悶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酒吧,米開朗基羅耳際還留著主教的喋喋不休,舉杯啜了口酒,眉頭卻皺得更緊。『老闆,老闆!』米開朗基羅揮手向吧台招呼,『你這酒有點酸!』『怎麼會呢?我看看。』老闆匆忙從後面走出來,拿起杯嚐了口說:『嗯,酸掉了,真不好意思。』說完話把杯子收走,面色凝重地走到酒窖去。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聖嚴法師開示

什麼是家庭?

家庭的定義是什麼?
有人說:「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是家庭。」那麼,一個人住的地方,甚至於一個人住一整棟房子,算不算一個家? 從戶口上來看,或許可以稱為家,但從內容上看來並不是。所以,很多人認為單身漢不可靠,因為單身漢無牽無掛,可以天不怕、地不怕;有家有室的人就有許多顧慮,一想到自己的親屬,就比較會恪守本份。

因此,家庭的定義是指有兩個以上的親人共住的地方,或是夫婦兩人、或是父母與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住在一起。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黑幼龍先生文章

作孩子的朋友

  我現在又在四萬呎的高空。有人說現代的人要學會在飛機、火車、輪船、甚至計程車上交朋友,與他人溝通。因為我們有相當一部份時間用在旅途中。

 而我卻覺得自己很幸運。我常在旅途中寫些東西與朋友分享。在飛機上,沒有人來干擾,沒有電話,可以專心想一些事,尋找一些平常疏忽了的想法。像此刻,我最想跟你分享一些親子間的點點滴滴。

 記得上次與你談過父母與孩子間的三個階段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新戶口名簿影本 具戶籍謄本效力

經濟日報/楊文琪

2013.07.05

戶口名簿型式將有調整,內政部昨(4)日表示,新式戶口名簿資料項目整合戶籍謄本內容,只要影印就具有戶籍謄本的效力,不必再跑到戶政事務所申辦,預定自明(2014)年2月5日起實施。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職場衣Q/職場形象100分 從儀態言行學起…

經濟日報/何秀玲

2013.06.18

全方位的形象不只是穿著打扮漂亮而已,還包含了舉止言行、儀態風範,更要視出席的場合及周遭的人事物而定,但很多人重視外表,禮儀卻沒當一回事。大家都喜歡有禮貌的人,能兼顧禮儀知識,對個人職場與面試形象有加分作用。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我有話說-黑心食品 五十步笑百步

中國時報/曾泰元

2013.06.05

 黑心食品連環爆,對內危害了國人的健康,對外丟了台灣人的顏面。許多人訕笑大陸黑心食品橫行,這豈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職場新鮮事/言多必失…

經濟日報/潘俊琳

2013.06.03

臉書是台灣最受歡迎的網路社交平台,很多人在上面大談自己,到那裡都要打卡,每餐吃什麼也都要分享,一位總經理說,在臉書可以窺見人的內心深處,以及「腦殘指數」。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享新聞

點子農場/隨創力

經濟日報/吳仁麟

2013.06.03

前陣子台灣文學圈裡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儘管這些爭論並沒有流入熱門的新聞版面和時段,也沒看到太多人熱烈討論。但這些爭論一直到今天仍然餘波盪漾,持續在網路上發酵。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策略行銷/台灣設計闖歐洲

經濟日報/何秀玲

2013.06.03

國內設計品牌想要西進歐洲市場,如何突破文化差異、打響名號,聽聽專家怎麼說…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快樂管院/街頭智慧與讀書智慧

經濟日報/盧希鵬

2013.05.29

我認為智慧有兩種,一種是「讀書智慧」(book smart)、另一種則叫「街頭智慧」(street smart)。這學期我開了一門質化研究的課,課名很拗口,其實就是要教導學生如何能成為一位有「街頭智慧」的人。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聖嚴法師開示

禪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禪法,就是用來安心的觀念和方法。釋迦牟尼佛年輕時,因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不知如何解脫,所以出家修行,悟得安心之道;他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專為人類做安心的服務。他告訴我們,身體需要物質來幫助,需要醫藥來治療,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濟。

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心理不健康,即使外表看起來健康,也仍是一個有病的人。通常自認為身體健康的人很多,因為他們不知道身體是否有病,如果沒有感覺不舒服,就認為是健康的;可是,自以為心理完全健康、完全沒有問題、很正常的,恐怕就沒幾個了。
如果想要身體的健康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可是心理的健康正好相反,必須要有適當的安靜;身體最好每天都有運動時間,心靈則最好每天都有安靜的時候;通常,人們可能每天有運動的習慣,卻很少有讓心安靜一段時間的習慣。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聖嚴法師

隨時安心

面對天災人禍時,從佛教的角度而言,要學習接受因果,由人心的安定來著手。
人心如果安定,至少在我們的環境中,由人類自己製造的災禍便會減少。當各方面的因緣都能平衡一些,社會就能較安定,天災也會減少一些。

所以在面對天災人禍時,我們能做的是要讓心安定,心平氣和,人與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彼此適應。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聖嚴法師

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上,雖然自己對別人處處慈悲,別人未必會以慈悲回饋自己。因此,面對名利、財色的爭奪時,難免擔心自己會吃虧。

對別人慈悲,從眼前來看好像吃虧了,但如果把範圍放大來看,就會發現非但不吃虧,而且最終對自己或他人都是有益的。例如過獨木橋時,如果兩個人在橋上互不相讓,最後的結局就是兩敗俱傷。就像俗話所說:「兩虎相鬥,非死即傷」,到了這個地步,沒有一個人能占便宜。如果我們能夠對別人慈悲,讓一條路給別人先走,自己一時之間好像吃虧了,但是至少彼此的性命還在,毫髮未傷。
因此,當我們遇到非常強硬的對手,雙方僵持不下時,知道再爭下去一定是兩敗俱傷,還是盡早把成敗得失放下吧!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慈悲不但能利益別人,還能保護自己。當別人因為自己的退讓而成功了,此時自己看起來似乎懦弱、無能,是個失敗者,但這其實保護了自己生命的安全,也是為了保全實力,使自己不受重大的傷害。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