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快樂管院/街頭智慧與讀書智慧

經濟日報/盧希鵬

2013.05.29

我認為智慧有兩種,一種是「讀書智慧」(book smart)、另一種則叫「街頭智慧」(street smart)。這學期我開了一門質化研究的課,課名很拗口,其實就是要教導學生如何能成為一位有「街頭智慧」的人。

我們目前的教育比較強調「讀書智慧」,好壞學生的界定多半是以學校的成績為主,讀書成為現在學生唯一的目標。但是,離開了學校,學生們要的是一種「街頭智慧」,學校卻很少教。

這兩種智慧有什麼差別?

以作家九把刀為例,他是有街頭智慧的人,他沒有讀過戲劇,只是因為愛看電影,電影看多了,就會寫劇本、就會當導演,雖然第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拍攝手法上受到一些「專家」的批評,但是這部電影就是賣座,因為他有「街頭智慧」,他知道街頭的人要看什麼電影。

還有一種擁有「讀書智慧」的人,在戲劇學校學了一百多個學分,因為太用功,畢業以後反而就忘了如何寫電影。

「讀書智慧」靠的是讀書和記憶,「街頭智慧」要的是觀察與詮釋,兩者都很重要。

愛讀書的人喜歡整理重點,因為方便記憶與考試。

在街頭混的人愛聽故事新聞,總是能從故事新聞中詮釋出機會與意義。

所以讀書人愛用Power point來整理重點,市井小民則不會,你看過哪個夜市推銷員在用Power point向你簡報?

在課堂上,我先要同學們列舉一些「我認為好老師有的特質」,果然,大家列了一些重點,都是像一些有愛心、有耐心、知識淵博、口才好、關心學生等。

這是讀書智慧的特點,我們列了很多「重點」,但是不瞭解這些重點後面的「意義」。

接著,我要學生用故事來思考,並請同學分享你遇過的「好老師」的故事。欽祥分享了一個他的經歷。

他說國中時有一位老師教導學生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此時調皮的欽祥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當下老師承認他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以老師的權威把學生的想法壓下來…。

我問同學們可以如何「詮釋」這個故事?你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他看到老師願意謙卑地面對學生…..,好極了,這是剛剛「重點式」討論所沒有的答案,這在論文研究上我們稱之為一個「亮點」,從故事中,我們詮釋出新的觀點(注意,觀點不一定是真理)。

其實,每個人心中以及每件事的背後都有理論,只是當事人太習以為常而講不出來,質性研究幫你把心中講不出來的東西講清楚,可利用論述、比較、分類、類比、架構…等方法。

此外,碩博士論文基本包括研究問題、文獻、模型方法、數據分析、結論等五章。

如果你能在一分鐘內在街頭不用投影片與人談論你的論文,那你就抓到重點了,這就是街頭智慧。

如果你花了30分鐘還簡報不完,恭喜你,我很確定:你有讀書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