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徐匯讀書會,
昨天開始:第一本書~吳念真先生的”這些人,那些事”
我一直以為~吳念真是他的本名,因為這本書,
我才知道:那是他的筆名;他的本名是吳文欽先生.
在他成長的那個年代,台灣人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尤其是:在北部的瑞芳鎮,那時有許多人是礦工!
可是~~那是個”在苦也可以往下撐”的年代!
因為有一股信仰的力量~一切皆必然!
雖說:我和作者相差十餘歲,可是在我出生的高雄茄萣漁村,
家家戶戶都是媽祖的虔誠信眾,因為那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
所以~~我的阿公不希望他的小孩靠海過日子!
在書中雖說是:吳先生的那年代的故事,但也激發起我的童年記憶!
像~他就說:他年幼因大病,母親曾對老天許願~
所以當吳先生要結婚時,她的母親要還願:
1.殺豬公,行100次跪拜禮2.搭臺請樂隊上台表演;
這讓我想起~~我的母親,在我20幾歲無端眼睛看不見,
她擔心我從此失明變成獨眼惠!
就跟老母娘發願~如果我能眼睛復明,她願意從此”茹素”!
當我去做”視網膜手術”並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雖說有些後遺症,
但我確定是看得見~~我的母親也因此實現她的承諾!
還記得:剛開始時,我們家總是要小心翼翼的分開一些菜,
因為不能沾到葷!
母親為了吃素,做菜時總要分段先煮葷,都煮完後再煮素!
所以增加了她許多作菜手續,但她總是不嫌苦,開心地日覆一日,
初期:我的父親十分反對,但後來:雖母親本人吃素,
可是她不會強迫其他人非吃素不可,桌上總是葷素皆有,
麻煩的是:母親自己一人,久了~~大家體恤母親,
漸漸地:大家或多或少有時就吃素!更何況:吃素對健康有益!
吳先生寫他的父親~~”只想和你接近”,
書中他用”貓不在,老鼠嗆鬚”的情景!讓我想起我的父親也是.
一個在家沈默寡言的父親!小時候因為父親在迪化街布行當業務,
我的童年衣服都和同學不一樣,
布行的剩布做起來的制服都比同學漂亮許多,
我的記憶中~我家四個小孩的冬季制服都是很厚,
很好看的西裝外套,不是同學那種薄薄的藍夾克!
父親每天總是早出晚歸,而且他有半個月非在南部出差,
所以小時候我家四個蘿蔔頭是不分怕爸爸!
只要他在客廳,我們說話都會十分小聲;
您知道的~~小孩總難免會吵架,只要父親在,
如果我們不慎吵起來,無論吵得多大聲,父親喊一聲,大家馬上停止!
可見~我們多麼怕他!
看吳先生寫故事,勾起許多家長童年記憶,
在會中被討論最多的是~”遺書”那篇,
因為那是吳先生寫他和他弟弟之間的事,
他說:”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個年紀才懂得去細細品味”,
然而當你一旦懂了,一切卻都已經遠了!
文中記錄了他和他弟弟之間細膩的情感和過程,
看得讓一向好哭的我,眼淚不自覺地一直落下!
他的弟弟最後留給他一張紙:
大哥
你說要照顧家裡, 我就比較放心
辛苦你了
不過
當你的弟弟妹妹
也很辛苦
有機會~您也可以細細品味!
因為書中:我似乎看到了”許多熟悉畫面”!
~記於100.10.07百年國慶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