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海外代購風險大 留學生需小心觸歐美法律

大紀元

2013.06.13

海外代購,這項被認為易於操作、投資額低、回報率高的生意,吸引了大批中國留學生和華人群體趨之若鶩。但很多代購行為鑽了美國或歐洲法律漏洞,一旦被執法部門盯上,就自討苦吃了。特別是不少華人在美國通過網絡購買手機、奶粉等緊俏商品,然後寄到中國。這種生意容易上手,因此越做越火,而由代購引發的種種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新規出台網購降溫

美國各地政府發現網上購物免稅會使州政府減少大筆稅收,紛紛立法要求向購物網站收取營業稅。加州政府估計,其每年減少的230億美元銷售稅收中,在線交易占110億美元。因此,2011年6月,加州州長簽署法案,要求收稅。

從去年9月15日起,加州居民上網購物,就要被徵收銷售稅。除加州外,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弗吉尼亞、印地安那、內華達、田納西、南卡羅來納等州,也將從2013年到2016年間收稅。

事例1:政府向代購者發追稅信

《北京晚報》報導,美國紐約州一位李姓女子利用網絡從其他州購買化妝品和日用品,然後發往中國。她本來認為這樣做可以避免紐約州高達10%的銷售稅,卻沒有想到,該州稅務局給她發文,要求她補交「使用稅」。雖然她向稅務機構解釋說,她並非要逃稅,只是因為不瞭解美國的州稅法才沒有交稅。但是該州堅持將她列入了監管名單,定時向她寄送郵件,「提醒」她交稅。美國各地經歷了金融危機後,正急於收稅彌補幾年來的財政虧空,李女士被他們抓住不放。據報導,目前加州政府已向上百萬名經常在網上購物的民眾寄發追稅信.

不了解法律 吃大虧

在美國網購可以省去很多稅費,因此,不少商品尤其是電子產品都比中國便宜。美國大部份購物網站只接受美國信用卡,不接收中國銀聯卡,或者不提供海外供貨服務。因而,一些在美華人便在購物網上開闢代購或轉運服務,網上訂購時只要寫明美國的地址即可。

美國還規定,從外州訂貨無需交付銷售稅,這讓購買的價格更低廉。美國的海外代購服務最多的是轉往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

在美國很多做網購的華人都忽視了一個稅種,有別於銷售稅,這就是「使用稅」。從外州購物,無論是攜帶回來或是郵寄購買,無論是個人使用、貯存、贈與或再次銷售,都要付本州的「使用稅」。另外,如果在本州購買,而銷售者(如私人銷售)沒有代收本州銷售稅,那麼購買人也要繳「使用稅」。「使用稅」的稅率一般與本州的銷售稅稅率相同,只有食品和處方藥品以及某些特許免稅的機構不用交這種稅。

當海外代購人用信用卡購買了大量物品後,各州政府的稅務部門能夠查到這個人是否繳稅,併發出公函要求依法納稅。如果拒不納稅,那麼將受到州政府的懲罰並受到指控。

事例2:多次變換收件地址被懷疑

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鄭女士,多次網購路易威登的手袋寄往中國,被該公司察覺與自用消費有差別。為了保持經營,鄭女士不斷申請不同銀行的信用卡繼續下單,後來還使用丈夫的身份申請信用卡,為了代購還多次變換收件地址。她的代購生意維持得不錯,可是時間長了,讓路易威登公司起了疑心,現在鄭女士已被徹底禁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佩惠 的頭像
    佩惠

    幸福惠~微笑退休生活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