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翻轉資本主義的兩個法國人

【文/今周刊】2014.11.05
兩個人,怎麼改變全球經濟思潮? 資源寡占、富者愈富,不斷膨脹的「錢的力量」,就是他們的敵人。 他們的成就,是讓99%民眾找到對抗1%富人的堅實理論, 對世界、對台灣,如果你不滿現狀,那麼,你一定要認識他們── 兩個正在改變世界的法國人。

 

 

 

 

 

 

 

 

資本主義已讓太多人感到失望
「現在,大家比較能看清過去三十年的資本主義問題了。」
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今年最賣座的經濟學作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之所以會冒出這麼一句,倒不是單純形容自己過去一年的風光或風雲,他說的,還包括了另一位法國戰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法國經濟學家提霍勒〈Jean Tirole〉。
沒有人能阻止資本的無限累積,東德、蘇聯這些共產試驗全部失敗。但是,「錢,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生錢。」皮凱提斬釘截鐵地說。
幼年痛苦印象 讓皮凱提見識貧富差距
皮凱提述說自己的童年,幾乎沒有快樂的回憶,關於痛苦的印象反而十分鮮明:「比如說,一整天只賣了三塊乳酪。」
有一回,父親帶著年幼的皮凱提去看當地舉行的網球賽,當參賽者陸續開著昂貴的轎車進入會場,皮凱提「哇」聲連連,父親隨口說出這句饒富哲理的話:「他們的車子很美,但心思卻不見得一樣美好。」在約莫十歲上下的年紀,一場球賽,讓皮凱提深刻見識了「貧富差距」,也得到了影響一生的啟蒙。
提霍勒出身富裕 立志用經濟學讓世界更美好
提霍勒顯然無法想像這樣的生活,他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文學老師。他所就讀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是法國典型的精英學校,漫長校史的歷屆校友中,有人在十八世紀發現了氣體膨脹定律,有人成了法國總理。
三百年前,拿破崙將軍突發奇想,認為「不該讓出身底層的窮小孩學會先進知識」,於是大舉拉高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學費,讓這所學校自此也多了幾分貴族色彩;諷刺的是,出身富裕的提霍勒,卻也是在這樣一個帶有「貴族、精英」氣息的環境中,立下了「要用經濟學讓世界更美好」的志向。
「雷根經濟學」短暫榮景,惡化貧富懸殊
「政府不是我們的解答,而是我們的問題。」雷根在1981年的就職演說上這麼說。
上任後,他果然極力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僅大幅降低金融監管,並且立即推動美國史上空前規模的降稅政策。
皮凱提指出,雷根一方面大幅鬆綁市場管制,又一手猛降所得稅和資本稅稅率,使得資本家的靠錢賺錢的能力大幅提升,造成所得分配不均極度惡化。
1985年,雷根連任時,當年不過32歲的提霍勒,發出第一到警語「資產價格向上的速度明顯超過經濟成長的速度,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終會導致崩潰。」
這個論點,不僅直指當年美麗榮景的背後隱憂,也巧妙的吻合三十年後、來自皮凱提的論述精華:「錢賺錢的速度快過人賺錢」。
提霍勒:不能將問題給政治家決定
2013年,《富比世》公布了一張圖表,顯示從近26年富豪人數增加9倍,所擁有的財富卻暴增了17倍,資本所得遠大於勞動所得的狀況,已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提霍勒認為,專業門檻高、資訊取得困難、短期內無法得知成果的決策,應交給不因選舉決定去留的技術官僚決定;但為避免有權無責,其決策自主性應明確規範。
他篤信完美市場並不存在,政府必須妥善管控;專業決策不應迎合民粹等核心意識,足以給當前的台灣勞保年金、健保費一類…,等待解套的財政問題,一些重要啟發。

                                                                                                                     資料來源:今周刊電子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