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除弊…8年開出16億元罰單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 2012.07.02

 

 

 

 

 

 

 

金管會成立後,一度密集對金融業者開出違規「罰單」,引來業者抱怨。8年來,金融業者因違反法令共繳了16多億元的罰款,平均每年罰款達2億多元。
金管會這個新的金融監理機構成立以來,最被外界質疑的是「除弊」重於「興利」,不少金融業者更常抱怨,監理機關不能只是會開「罰單」,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楚的金融產業政策。
大型民營金控總經理表示,不可諱言,從國際競爭力比較,台灣的金融業不強,主要是政府並無明確的產業政策。
所謂產業政策,是要讓產業能勝出的作法,像是金融業很重視規模經濟,政府應該採取措施來鼓勵金融整併,卻都沒有做。
其次,監理的水準也應該要提升,哪些是重要、哪些不重要,不要老是管到枝微末節的小事,拿放大鏡來挑業者的毛病。
2004年7月成立的金管會,每年都會編列罰款收入預算,實際向業者收到的決算數幾乎都比預算數還多,第一年最誇張,2005年實際收的決算金額,比預算金額多出540% 。
這8年來,從沒遭金管會處分過的金融機構,可說少之又少。單次處分一家金融機構,最高罰鍰合計(因有多項違規合計)是1,100萬元到1,400多萬元,都是保險公司,如2011年4 月遠雄人壽因投資不動產等缺失,合計被罰1,170萬元。
2010年8月底,金管會主委陳裕璋首度與金控及銀行負責人座談時,業者就反映金管會處分太重,且把舊案都拿出來處分。陳裕璋當場承諾檢討,強調金管會與業者是夥伴關係。
後來金管會也修改規定,對「自首」的金融機構,從寬裁罰。2011年實際收到的罰款收入金額,也首度比預算金額少。金管會官員表示,處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金融機構被處分後,加強內稽內控,就可以不要受到處罰。

興利--金融產值比 走出谷底
【經濟日報╱記者 邱金蘭、李淑慧】 2012.07.02 04:36 am

 

 

 

 

 

 

 

台灣金融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在過去10年間,從2002年的8.02%一路降到2011年的6.56%,顯示金融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愈來愈小。
金融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支援經濟發展,但從GDP的數字來觀察,台灣金融業的發展速度,似乎不如其他產業以及港、星等鄰近國家。對此,金管會表示,金融業占GDP的比重這幾年的確下滑,不過,去年已經開始止跌回升,從99年的6.32%提高到100年的6.56%。
金管會表示,金融服務業產值在2008年,因爆發全球金融海嘯,在2009年有下降,但經過主管機關與業者努力,2011年產值及占GDP比重,均大幅提高。
在金融海嘯期間,其他國家動輒花費上兆美元挹注金融產業,相較之下,我國以妥慎處理及適當的金融管理措施,穩定台灣金融市場,未花費納稅人一毛錢。
如果進一步分析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以及利差變化情況,可發現兩者呈現正相關。2002年金融業占GDP比重是8.02%,當年銀行業利差是3.15個百分點。
10年來銀行業利差持續縮小,在2009年僅剩下1.23個百分點。幸好2010、2011年稍微回升,在2011年為1.43個百分點。
利差是銀行能否獲利的關鍵之一,為了減少利差縮小對金融業的衝擊,金管會鼓勵銀行發展財富管理等以手續費收入為主的業務。
事實上,近十年來,金融業資產規模、獲利能力均大幅提升,金融業產值從2000年的35.36兆元,提高到2012年4月的61.07兆元。近兩年銀行業的獲利更連續創下歷史新高,而銀行的逾放比,從2005年的2.24%降到今年4月的0.62%,同時間備抵呆帳覆蓋率從49.98%提高到177.69%。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對於外界的期許,希望金管會有更大的格局來發展金融產業,非常認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也多次邀集銀行、證券、保險業者開會,傾聽業界的聲音,也希望與金融業者一起努力,共同壯大台灣金融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