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感謝大家愛護~~
我將"公益"和"學習"兩個單元,移至痞客邦另一個部落格:名稱為"甜蜜惠"
網址:http://candynancy.pixnet.net/blog

2018年已進入11月了,剛過了立冬, 再來就是要好好努力! 10月接了講師,讓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大家近距離的溝通,期待幫助更多人
集中,聚焦,靜思~ 最深刻觸動你心和靈魂的事物, 傾聽你此時此刻最想完成的事是甚麼?
用"愛"來運作

目前分類:[微笑退休]健康百科 (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分享新聞

漱口水太常用 反易成黃板牙

中國時報/蔡永彬、江佩君、邱俐穎

2013.03.13

消基會指出,市面某些漱口水抑制細菌效果不高,使用太頻繁可能危害健康;業者也抱怨,目前漱口水沒有國家標準有牙醫師認為,把牙刷乾淨就能保持口腔健康,太常用漱口水,牙齒反而可能變黃。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粧組技正鄧書芳表示,食藥局正著手修改《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將比照歐盟列管漱口水、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食藥局也要求地方衛生局加強稽查。

消基會檢測市面上漱口水,認為太酸的漱口水不適合當作「經常性」潔牙用品。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漱口水不是天天用,也不是廿四小時含著,唾液有酸鹼中和能力,大家不必太擔心。黃茂栓說,牙刷及牙線可以維持口腔健康,漱口水只是輔助,除非是動口腔手術或有口腔潰瘍的病患,一般人不建議長期使用。

不少漱口水有「氯己定」的成份,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教授傅鍔說它是一種殺菌劑,沾在牙齒、口腔黏膜上慢慢釋放,持續五、六個小時。但他也說,氯己定會結合水中的金屬離子沉澱在牙齒上,讓牙齒變黃。

黃茂栓指出,國健局補助牙醫全聯會採購含氟漱口水,pH值約五.六,國小學童每周一次、每次漱一分鐘,增強抵抗蛀牙能力。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每天盯螢幕8小時 臉部皺紋多3成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

2013.03.06

桌上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現代人無論上班下班,一天到晚都盯著3C螢幕發呆,小心這樣的習慣會成為初老症狀的元兇之一!醫師指出,每天使用電腦8小時的人,臉部出現抬頭紋、皺眉紋、眼周細紋與脖子鬆弛的機會,會比每天使用電腦不到8小時者多出3成。

敏盛醫院采風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軍棠表示,提早在20歲初就產生初老症狀之一「皺紋」,除了久盯螢幕的人漸增、生活壓力大,也因為現代人對自己臉部肌膚的標準提高,所以更容易注意到肌膚上的瑕疵。此外,女性減重普遍流行,也可能造成皮膚中的玻尿酸減少,加速皺紋橫生。

邱軍棠醫師進一步解釋,25歲後女性肌膚中玻尿酸的再生能力下降,並開始流失,到30歲時,就只剩下幼年時期的65%;因此,隨著年齡增長,肌膚水份散失,就失去了彈性與光澤,長久下來,便出現皺紋等老化現象。

根據今年度一份針對1069位25-50歲台灣女性的「抗老保養大調查」顯示,台灣女性最怕出現的老化症狀前三名即為皺紋、鬆弛無彈性、膚色暗沉粗糙;至於如何解決這些困擾,86.7%使用臉部保養品、65.1%選擇充足休息與睡眠、52.8%控制均衡飲食。其中有75.6%女性因為怕貴、怕動刀或怕有後遺症,不願接受雷射、電波拉皮等目標為改善膚質的微整手術。

邱軍棠醫師提醒愛美且不願微整的女性,除了生活作息、飲食上的控制,選用可誘導肌膚自體生成大分子玻尿酸的產品,也可解決肌膚因缺乏玻尿酸而老化的情況,並進而能減輕皺紋、細紋、肌膚鬆弛等女性避之惟恐不及的初老症狀。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頸部亂按摩 年輕人中風

台灣新生報/鍾佩芳

2013.03.06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今天指出,按摩要避免按壓頸部血管,不少廿到卅歲年輕人按到後腦動脈等,造成腦中風。

翁文章今天在台灣民眾認知大調查記者會中指出,廿到卅歲不應該是會中風的年紀,所以他看到年輕病人就會詳加詢問,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在中風前都去按摩頸部,之後發生頭痛,拖了大約一到二天,就醫才知道中風了。

翁文章說,有可能這些年輕人天生血管內皮比較脆弱,偏偏肩頸痠痛找人按摩時,頸椎最上面部位的後腦血管,以及側頸部的頸動脈,受到外力不當按壓時,造成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腦中風。

他並說,中風症狀主要是眼歪嘴斜、講話大舌頭、單側手腳無力等,隨著中風部位不同,會造成頭痛,還有人聲音沙啞,讓人誤以為是感冒,延誤在三小時內到達醫院做檢查並且注射治療藥物的時機。
根據調查,超過半數民眾(五十‧九%)不瞭解什麼是中風,卅歲以上民眾有廿一%曾出現疑似小中風症狀,對引發缺血性中風的原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卅六‧九%民眾並不清楚。

在引發中風的六大疾病中,民眾只對高血壓較有概念(六三‧一%),知道糖尿病與中風有關的只有卅三‧二%,知道高血脂可能引發中風的只有卅‧八%;知道心臟病會引發中風者僅十八‧三%(八一‧七%不清楚)。此外,分別有九九‧七%與九九‧九%民眾不知道頸動脈狹窄與心房顫動可能導致中風。然而,有超過半數者不清楚急性腦中風發生後有所謂「黃金三小時」治療期限。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表示,「黃金三小時」觀念,必須在中風後兩小時內抵達大醫院、三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恢復效果將好三成。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快樂可以吃出來 均衡飲食可以讓人快樂

中廣新聞網/劉怡伶

2013.03.04

好心情可以「吃」出來,根據專業營養師表示,如果經常感到鬱鬱寡歡、失眠,代表血液中的血清素不足,血清素較高的人,比較有快樂及舒適感、容易入睡且不易飢餓,建議民眾可以多攝取全穀類的主食,例如南瓜、全麥麵包,還有深海魚、新鮮蔬果。

衛生署嘉南療養院盧冠琪營養師表示,依照飲食均衡的原則,建議民眾主食類食物的選擇以全穀類為主,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紅(綠)豆、薏仁、南瓜等,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最多,南瓜可以增加好心情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6;蛋白類食品可多吃深海魚例如:旗魚、鮭魚、鮪魚、沙丁魚、鱈魚、鰻魚、秋刀魚,根據研究報告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是因為魚類是她們餐桌上主要的食物,而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類似抗憂鬱藥作用,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其他還有牛奶、雞肉、海鮮等。

蔬果類的食物上可選擇菠菜、海帶、香蕉、柑橘類,維生素C充足抗壓能力就會比較好。長期的憂鬱或厭食會造成營養不良,加重情緒低落彼此相互影響下易導致惡性循環,就快樂不起來。

盧冠琪營養師表示進一步表示,飲食保健的首要原則是要達到均衡飲食,在各類營養素充足的條件下,體內才能合成所需的各項激素或是荷爾蒙,依照衛生署建議每天主食2.5碗至3碗以「全」穀根莖類為主、蔬菜類3碟、水果類2份、豆魚肉蛋類4份、油脂類2-3匙建議有三分之一以堅果類作為油脂來源。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老是清喉嚨 聲帶會抗議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3.04

不少人有事沒事會習慣清一下喉嚨。不過美國醫學專家提醒,常常清喉嚨很容易傷害喉嚨、聲帶。且一個人越常清喉嚨,就越感覺自己很需要清喉嚨,久而久之,就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芝加哥克拉里汀過敏中心布萊恩‧羅茲克夫醫師常看到患者因長期清喉嚨而影響聲音品質。羅茲克夫醫師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清喉嚨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多數患者是被配偶強迫來求診,這就有點像打呼,雖然不會產生疼痛,卻會干擾旁邊的人。

羅茲克夫醫師指出,許多人剛開始是因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清喉嚨動作,不過有些人不太清楚自己是如何養成這樣的習慣。一直清喉嚨,喉嚨、聲帶就會持續受到傷害,結果便可能造成發炎反應,而發炎又會促使清喉嚨習慣加劇、變頻繁,這就形成循環,到了後來,就算沒有感覺不舒服,也還是會習慣性清一下喉嚨,長久下來,喉嚨、聲帶便受到永久損害。

有些人認為,當遭遇壓力時,有人會習慣性清喉嚨,因此這可能也是一種壓力反射動作。另外,也有醫學專家表示,清喉嚨習慣可能是過敏造成。醫師建議,若出現習慣性清喉嚨習慣,最好諮詢專業醫師,找到病因,進行治療,才能避免喉嚨、聲帶受損情況持續惡化。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高纖食物 顧心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3.04

許多人都知道,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腸胃道健康。不過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攝取膳食纖維不只對腸胃道很好,也可提升心臟健康。

許多蔬菜、水果、全穀類與豆類食物都含有膳食纖維。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心臟與血管醫院護理師裘蒂‧吉爾克莉絲特在該校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研究顯示,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濃度。

膳食纖維主要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吉爾克莉絲特分析,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食物體積,幫助預防便秘,對維持消化道健康非常重要。水溶性膳食纖維作用則是像海綿,可以讓人較快產生飽足感,並幫助控制食量,這樣較能維持健康體重。這次研究發現,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影響身體吸收膽固醇,進而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

全穀麵包、全穀類食物、甘藍菜、胡蘿蔔、花椰菜、蘋果皮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至於像燕麥片、燕麥麩、豆類、米糠、大麥、柑橘類食物、草莓與蘋果果肉則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

吉爾克莉絲特指出,多數營養學專家認為,想要均衡飲食,就要納入膳食纖維。每個人一天至少要攝取二十五公克膳食纖維。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攝取一千卡路里,最好就食用十四公克膳食纖維,其中至少要有十公克是來自水溶性膳食纖維。

吉爾克莉絲特提醒,在購買食物前,民眾應仔細讀一下營養標示,有些食物雖然含有一些纖維質,但不見得對身體有好處。像有的鬆餅、蛋糕、糕點雖含有燕麥、麥麩成份,但所占比率極少,裡面倒可能含有許多鈉鹽、糖份、脂肪。

另外,攝取膳食纖維時,最好慢慢、循序漸進增加攝取量,且也要記得補充充足水份。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睡不足6小時 健康亮紅燈

中國時報/黃文正

2013.02.27

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睡眠時數如果少於六小時,將導致人體內逾七百個基因活動改變,會嚴重影響健康。

長久以來,人們都曉得,睡眠不足會影響健康,並可能與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有關,但卻不知為何?這項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最新研究,終於找出答案。

英國薩里大學研究人員,要求廿六個志願者在一周內,每晚睡眠時數都上看十小時,然後抽血。接著,這廿六人每晚睡眠時數改成少於六小時,最後同樣抽血。研究人員比對分析這兩組血液樣本後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內逾七百個基因活動改變,某些變得更有活動力,並製造更多蛋白質,進而改變體內的化學成分。此外,生理時鐘也會被擾亂,在白天,人體內部分基因活動原會自動增加和減少,但睡眠不足會導致基因活動失調。薩里大學的史密斯教授表示,很明顯地,睡眠對身體重建和維持功能很重要,當睡眠不足所產生的傷害發生後,人體健康可能會亮紅燈。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健康年長女性 別吃鈣片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2.27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健康年長女性服用低劑量鈣片、維生素D無法降低骨折風險,若服用高劑量,效果不明,還可能造成腎結石問題,因此建議健康年長女性最好不要隨便服用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

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昨(二十六)日在「內科醫學年鑑」發表研究指出,年長女性若身體健康,不需要特別服用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但如果是維生素D缺乏者,或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則不在此限。

研究團隊分析一系列維生素D補充劑、鈣片相關研究,發現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年長者每天吃鈣片、維生素D補充劑可預防骨折。

傳統認為,維生素D補充劑使用量少於四百國際單位、鈣片攝取量在一千毫克以下無法有效預防骨折,不過美國預防醫學特別委員會研究顯示,年輕男女就算服用到這樣的劑量,也不見得可以產生預防骨折效果,且還會增加腎結石風險。

但如果是六十五歲以上跌倒高風險群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可預防跌倒發生。該委員會主席、貝勒醫學院兒科教授維吉妮亞‧莫伊爾建議,民眾若想服用維生素補充劑、鈣片,最好諮詢一下藥劑師。

研究人員提醒,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以了解自己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年輕女性若是骨折高風險群,也要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食道癌死亡率年輕化!4策略預防

華人健康網/張世傑

2013.02.23

衛生署統計,食道癌高居十大死因第9位,且為男性癌症死亡的第6位。醫師表示,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但不當飲食習慣,易誘發癌前病變。因此提醒民眾,若喉嚨有異物感、及「燒聲」症狀,或是持續服藥未改善,就該趕緊就醫做內視鏡檢查,及早期發現與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鴻指出,國內食道癌每年逾有2000多個新增個案,去年在高醫門診中,約有200多人因食道癌求治案例,多數為25至40歲男性,篩檢後發現竟有高達9成,屬於第2期以上惡性腫瘤,由於患者多是無法吞嚥時才就診,發現太晚,很難治癒,目前臨床統計,通常5年存活率不到2成。

值得注意的是,食道癌死亡率年輕化,且以男性居多,最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不良所致。危險因子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發霉的食物、熱茶、缺乏蔬果、礦物質、維生素等。如果民眾抽菸加上喝酒,得到食道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9倍,若是再加上嚼檳榔,機率更高達60倍。

【食道癌預防4大策略】:

1.禁菸酒檳榔:抽菸、嚼檳榔是百害無益,至於喝酒,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發現,酒精代謝後會產生致癌物乙醛,乙醛在食道的活性比在胃中高4倍,只要每天20毫克的酒精,也就是相當於2小杯的啤酒,就可能提高4倍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2.少喝熱茶熱湯:研究發現,非常熱的茶或是火鍋熱湯,易誘發食道癌的風險提高8倍,國人喜歡吃火鍋、喝熱湯,也具有易使食道細胞變性的風險,建議把湯放涼再喝,就具有預防作用。

3.多吃蔬菜水果:研究發現,多蔬果不只對一般人有幫助,好菸酒的男性每天每增加100公克的高麗菜、白蘿蔔、油菜科蔬菜,可降低1成的食道鱗狀細胞癌的風險。

4.危險群應定期檢查:食道癌非常難早期發現,因此具有食道癌高危險因子的人宜提高警覺,應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例如,好喝酒吸菸者,以及曾誤食強酸強鹼、曾患口腔癌等頭頸癌患者,主要以內視鏡檢查。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太多熱量 易疲勞、思考力減退

台灣新生報/鄭綿綿

2013.02.20

年後應積極調整年節不良的飲食習慣。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年假當中,作息改變,飲食也跟著隨意,油膩年菜,再加上糖果等零食攝取,許多人往往進食了過多的熱量。除了肥胖也易上班易疲勞、思維能力減退,脂肪肝等問題,應積極調整。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年後因肥胖問題求診患者增加。中醫強調「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說明肥胖與飲食享用過豐直接有關。因此,很多人在年節後通常會體重上升,不健康的飲食行為也易影響年後上班效率,如工作和生活緊張的原因,許多人飲食很不規律,饑飽失常,或有人乾脆不吃早餐或午飯,時間一久不僅不能控制體重,反容易疲勞、思維能力減退,甚至引發膽結石等。

醫師指出,極度節食無法有效減重,應維持正常三餐作息,並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蛋白質攝取也應均衡。從膳食結構調整、改善不平衡現象,搭配運動,才能有效逐步成功甩油。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健康飲食 WHO:鹽少點、鉀多點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

2013.02.01

世界衛生組織(WHO)31日發布新的飲食指南,建議成人減少每日的鹽攝取量,但至少需攝取定量的鉀,以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WHO向194個會員國提出建議,指出攝取過多的鈉是血壓升高的因子,會增加心臟疾病與中風風險。高血壓是全球人口死亡與身障的頭號原因。

WHO表示:「飲食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NCDs)是慢性病,需要好幾年甚至數十年才會顯現出病徵,因此延緩這些疾病的發生能提高生活品質,並能省下巨額醫療成本。」

WHO也首次針對兒童的鈉與鹽攝取量首次提出建議,但數量依兒童體型、年齡與熱量需求而有所不同,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

WHO的新建議將成人的鈉日常攝取量,從2000毫克(2克)修正為2000毫克以下,並額外提出每天應至少攝取3510毫克(3.51克)鉀的建議。WHO說:「目前大多數人攝取太多鈉,鉀則攝取不足。」

鉀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豆類、豌豆、堅果、菠菜與甘藍菜等蔬菜,以及香蕉、木瓜與椰棗等水果乳製品與蛋在內等天然食物都含有鈉,但加工食品的鈉含量遠高於天然食物,舉例來說,一份100公克的培根或爆米花,鈉含量就達1500毫克,快達到每天建議的最大攝取量。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β胡蘿蔔素、葉黃素… 可降低肌萎風險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2.01

地瓜、南瓜、胡蘿蔔等食物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而菠菜、芥菜、甘藍菜等深綠色蔬菜則含有葉黃素。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多吃這些食物或可預防肌肉萎縮症,減緩肌肉流失速度

這項發表於「神經學年報」的研究指出,多攝取β胡蘿蔔素、葉黃素,可幫助預防、延緩「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但攝取大量茄紅素、隱黃素與維生素C則對減少疾病風險沒有幫助。

含有類胡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多半帶有橘色、紅色、黃色等明亮色彩。過去有研究發現,氧化壓力很可能造成肌肉萎縮症。有些研究發現,多攝取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降低肌肉萎縮症風險。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屬於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當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肌肉就會逐漸萎縮、流失,最後導致癱瘓。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與營養學教授艾爾柏托‧艾斯伽里歐表示,這種退化性疾病常發生於四十歲到七十歲族群,患者以男性居多。這項研究主要在了解飲食對疾病病程有何影響。

研究作者分析五項研究,涵括一千零九十三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作者發現,攝取充足類胡蘿蔔素似乎可降低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風險,病情進展速度也會比較慢。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大掃除先暖身手肩膝不過勞

自由時報/謝鳳秋

2013.02.01

不少民眾趕在春節前大掃除,造成痠痛上身,慈濟醫院台中分院最近這類病患增加近3成,醫師提醒,一旦出現不適先冰敷,切忌馬上泡熱水澡,且最好在打掃前先做個全身暖身操。

58歲的黃媽媽想把家裡打掃乾淨,以便迎接在外工作的孩子回家團聚,但才打掃2、3天腰、背就覺得怪怪的,本來以為泡熱水澡可以舒緩筋骨,沒想到愈泡愈難過,休息一個禮拜,腰痠背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求助於醫師。

復健科醫師洪大為指出,黃媽媽本來就有腰脊退化長骨刺情形,高強度、高密度的打掃帶來運動傷害,讓腰脊退化的發炎更嚴重,而造成痠痛,最後連臀部肌肉也緊繃受傷,坐著、躺著都不舒服,甚至已影響睡眠,加上泡熱水澡的錯誤方法,使得症狀雪上加霜。

肌肉發炎、受傷的地方如果發熱、壓下去會痛,洪醫師建議48小時內先冰敷,之後還是有點痛,代表已經慢性發炎,就要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萬一仍未改善,就要趕快就醫。

洪大為指出,頸椎退化病患長時間仰頭可能誘使退化、發炎更嚴重,也會容易伴隨頸椎痠痛,建議打掃天花板、擦玻璃時,使用長柄刷;有背部疾病的人少搬重物,彎腰時儘量先蹲;肩膀退化、肩峰有骨刺的人,會因抬高移動,導致旋轉肌被夾擊,磨出肌腱炎;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避免長時間蹲跪姿勢,以免造成膝蓋、腰部壓力過大,發炎加劇。

洪醫師也提醒家庭主婦,打掃前暖身,做肩頸、腰部、手腕、膝蓋伸展動作,每個動作至少做10次,左右都要做,暖身時間要10分鐘以上,讓肌肉與骨髂事先得到足夠的血液循環,比較柔軟,便不易受傷,且要分散工作時間,每40分鐘到1小時適時休息,也要更換不同的工作性質,讓肌群輪替使用。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防治諾羅病毒 把握關鍵四步驟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

2013.01.28

諾羅病毒持續流行,且在散播力持續增強的情況下,已蔓延至中北部,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上吐下瀉、虛脫等症狀;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彰化縣已發生至少六所學校、托兒所傳出團體感染疫情,加上春節連假即將到來,不可輕忽嚴重性。

為能強化宣導防治諾羅病毒,彰化縣衛生局與社會處、醫療院所等針對食品工廠、安養機構及學校等較具感染風險的場所,加強宣導防治;葉彥伯表示,防治步驟包括勤洗手、固定消毒、有病例就通報及隔離治療等四步驟,可望能抵制疫情持續擴散。

尤其感染諾羅病毒的高危險族群,像是老年人、嬰幼童以及慢性疾病等患者都要特別注意;葉彥伯局長指出,一般民眾感染通常較不會好發併發症,但高危險族群一旦感染,若未能完善照護,就可能使病情加劇。

天氣越來越冷,諾羅病毒的盛行率仍未減弱,平時除了應勤洗手外,也應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葉彥伯呼籲,維持正確的防治步驟,以堵絕病毒疫情擴散,若有相關群聚感染傳出,也應盡快與衛生局通報。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吃東西細嚼慢嚥 肥肉不上身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1.25

有些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忍不住就想吃東西,結果常越吃越多,身材也跟著變形。荷蘭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吃東西小口一點,就能拖慢進食速度,這樣也會吃得比較少。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研究團隊將參與實驗的人分成三組,讓這些人邊看十五分鐘動畫邊喝湯,一組喝湯喝比較大口,另一組喝湯則比較小口,還有一組愛喝大口就大口,愛喝小口就小口,沒有特別限制。研究人員後來測量他們喝了多少湯。

實驗結果顯示,以看電視當娛樂的人往往會吃比較多東西,不過小口喝湯的人進食量比其他兩組減少約百分之三十。大口喝湯的人多半認為自己沒有吃很多。

美國營養師盧貝卡‧索羅曼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這代表吃東西小口一點,或許可以減少看電視進食量。不管有沒有在看電視,只要吃東西吃太快,很容易就會吃進太多東西,因為吃太快會忽視身體吃飽訊號,導致吃得太飽,攝取過多食物。如果可以吃小口一點,就能延長吃東西時間,這樣就能在最初二十分鐘減少吃東西份量。

另一名營養師南西‧寇伯曼表示,以前人建議,如果要減重,吃東西就要小口一點,現在有越來越多證據支持這個論點。除了吃東西小口一點,平常也要盡量避免邊看電視邊吃東西,以免吃太多食物。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低頭族肩頸痛 小心烏龜頸

中央社/江俊亮

2013.01.25

年輕人喜歡低頭玩手機、ipad,容易因姿勢不良而出現「烏龜頸」,造成肩頸疼痛,甚至長骨刺,不可不防。

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今天表示,學生放寒假後,許多人因肩頸疼痛而求醫,醫師發現多數年輕患者都是「低頭族」,在等待門診時,還不忘低頭玩手機。

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指出,「低頭族」長期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肌肉、肩頸疼痛,頸椎也會因長期承受不正常壓力,造成脊椎受傷或椎間盤病變。

林宗志表示,當頸部維持在正中的位置、眼睛直視前方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最小;而「低頭族」或長時間使用電腦者,容易因姿勢不良而出現「烏龜頸」,也就是整個頭部往前伸的動作。

他說,「烏龜頸」的形成,就好像雙手平伸,抱著一顆保齡球,頸椎與頸部肌肉承受不正常的壓力,就容易造成頸椎退化、肌肉疼痛或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林宗志指出,頸椎或附近軟組織一旦慢性損傷或退化,有可能產生慢性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及神經壓迫等症狀;甚至老年人容易發生的骨刺,也因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風行,而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因此,林宗志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這些文明病,以為肩頸痠痛,只要自行塗抹痠痛軟膏就好,其實這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方法。

林宗志建議使用電腦等科技產品時,每半個小時要抬頭起身動一動,且不要只是做手指運動,要離開座位站起來伸展,同時矯正不正確的姿勢與習慣。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異位性皮膚炎患宜泡中性溫泉或冷泉

台灣新生報/蘇湘雲

2013.01.21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否能泡溫泉?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好是泡碳酸鹽等中性溫泉或是泡冷泉,千萬不要泡有硫磺的溫泉,以免皮膚更加乾燥、受到刺激,反讓症狀惡化。

鐘文宏醫師表示,泡溫泉後肌膚滑滑的,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比較好。但若是泡完後膚色變白,且出現乾癢症狀,代表皮脂流失,對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就大大不利。

鐘文宏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常要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除了定期接受治療,皮膚保濕也非常重要。平常洗澡水溫最好控制在攝氏四十度以下,洗澡過後要馬上擦保濕乳液。空氣也不宜過度乾燥。清潔用品也不要太過刺激,免得皮膚無法負荷。

到了冬天,可能很多家長會為小孩穿發熱衣,讓小孩保暖,不過若有異位性皮膚炎,就更要做好保濕工作。鐘文宏醫師提醒,溫度升高的時候,皮膚水分更容易流失,一旦保濕工作沒有做好,發熱衣讓皮膚水分蒸發更快,患者乾癢症狀就會更加嚴重。

鐘文宏舉例指出,五歲小男孩玟昕,在九個月大就出現異位性皮膚炎,三歲那年,皮膚傷口甚至出現感染,結果全身得蜂窩性組織炎,住院兩星期,他媽媽帶他看遍中醫、西醫都沒有什麼效果,後來遠赴法國治療,並搭配溫泉水療,三星期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控制,皮膚搔癢症狀改善約百分之七十一。

玟昕的媽媽說,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很癢,玟昕晚上常常睡不好,現在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還曾熟睡到不小心尿床,症狀也持續好轉,沒有明顯復發。

鐘文宏表示,此症是先天性過敏遺傳體質,接觸過敏原刺激、過於乾燥,都可能讓症狀變得更嚴重、更不舒服。當患者保濕基因蛋白「聚角蛋白微絲」出現缺損,往往會較早產生症狀,可能在六個月大到一歲就開始有異位性皮膚炎,且病情常更加嚴重,時間拖得比較長,成人後也容易有濕疹問題,根據統計,約有三、四成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保濕基因蛋白缺損。

異位性皮膚炎典型皮膚症狀為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嬰幼兒大多長在臉部及身體伸側,國小學童、成人則大多長在關節屈側。急性異位性皮膚炎多為過敏原刺激引起,但如果反覆發作,沒有好好控制病情,久而久之免疫系統就會失去平衡,到了後來,就算沒有過敏原刺激,也會因免疫系統失衡發病,形成慢性異位性皮膚炎,有些慢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只能靠類固醇壓抑,一停藥症狀馬上復發,治療顯得非常棘手。鐘文宏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好盡早控制病情,如果等到免疫系統出問題,治療就得付出更多心力。

想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機率,周末假日最好能帶小孩去戶外走走,接觸花草、樹木,這樣小孩身體、皮膚會比較好,也會比較少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新聞

季節保養-擤鼻涕太用力 當心耳膜破裂

中國時報/張睿纖

2013.01.21

寒流來襲天氣冷颼颼,日夜溫差大,不少民眾因為過敏、感冒鼻涕特別黏稠,擤鼻涕時需特別用力,但每次擤鼻涕後,耳內都有「塞住」的感覺,也因此發生暈眩症狀。醫師表示,如感冒引起中耳炎,擤鼻涕時導致耳內壓力太大,可能會造成耳膜破裂,提醒擤鼻涕時應分開兩側擤,並讓嘴巴微張,以釋放壓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表示,門診中因擤鼻涕造成耳膜穿孔的個案,多是因感冒併發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因反覆發作,部分耳膜受到侵蝕,如再加上用力擤鼻涕,就很有可能耳膜因此破裂。尤其是小朋友因耳咽管發育不成熟,更容易因為感冒鼻涕倒流引起中耳炎。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幼兒因耳咽管較短,感冒容易引起中耳炎,急性或慢性積水會造成聽力受損後遺症,但一般等積水消失後,聽力便會逐漸恢復。家長如發現小孩夜間哭鬧、耳朵疼痛、耳朵像有東西塞住,就要趕快帶到小兒科、耳鼻喉科檢查。

黃弘孟提醒,耳內壓力太大可能造成耳膜破裂,有些人用力擤鼻涕聽到「啵」的一聲,耳膜就破裂了,雖然耳膜有再生功能,休息數月可能自行痊癒,但如果耳膜嚴重穿孔,聽力受到影響,恐需透過手術修復聽力;提醒民眾擤鼻涕時應分開兩側擤,嘴巴微張,以分散氣流衝散至耳內的壓力。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維君跟我分享這文章

吃基因改造的食物.會得癌症.

請注意 .買黃豆時.最好是有包裝好了 有寫說明成分的.

還有 甜玉米也有基因改造.買罐頭玉米.最好看是不是基因改造.

美國人種了黃豆專用於外銷

美國人素來瞧不起黃豆,根本就不去吃它。

種了黃豆,不是餵牲口,就是外銷。

為了大批量生產,在芟除雜草和撲滅昆蟲禽鳥方面必須動腦筋。於是研究人員想到了從基因上下手,把毒素注入黃豆基因,效果非常突出。黃豆苗居然能毒死周圍的雜草,同時能毒死想要侵犯它的各種昆蟲禽鳥,解除了種植者的一大煩惱。

這種生物工程的基因改造,雖然有其成功的一面,試想黃豆居然毒到能自動毒死頑強毒雜草與昆蟲,那麼,人與牲口吃了會不會中毒呢?當然發明者和創作者都一口否認,歐洲人卻斷然拒絕進口美國黃豆。

跟著醫學界發現,吃了美國基因改良黃豆顯然使人體甲狀腺發生病變,並且致癌,而中國黃豆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危險副作用。美國人現在知道了黃豆的好處,在一般超市裡都賣豆漿,豆腐和其他黃豆製品,但都標明了是「純自然生產」(organic),美國人不吃基因改造過的黃豆。他們吃黃豆原是為了避癌,豈肯去吃反而致癌的「改良」黃豆,而大批的美國改造黃豆都是外銷!是謂:毒死人不償命,還要賺大批外匯。由於美國人民對基因改造食物很有疑忌,吵鬧的結果,於是政府折中讓步,法定:如有在美國國內超市出售基因改造食品者,必須在明顯處標明標籤,使購物者知所選擇。

當大豆失去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具有平衡雌性激素的特殊功效。婦科癌症,體內鈣流失,都與雌性激素水準下降有直接關係,所以多吃豆腐、豆漿等大豆類食品對防治婦科癌症等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此好的項目卻因為資金不到位等原因後來流產了。項目雖然沒做成,但有關大豆的學問卻長了不少。

中國是世界上種植大豆最早的國家,其栽培歷史有4000多年,中國也是大豆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有6000多個品種,占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品種的90%。 世界上最好的天然大豆在中國東北黑龍江,其產量占全國大豆總產量的50%。

據史料記載,大豆的種植可追溯到商代,古稱「菽」或「荏菽」。到周朝時已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有學者認為,大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傳到了國外,但歐美國家普遍種植大豆則是18世紀以後的事了。

在1994年以前,中國一直都是大豆淨出口國。然而從1995年起,中國開始大量進口大豆,到2000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占70%以上的中國大豆市場依賴進口。然而這些進口的大豆絕大多數是轉基因豆。由於轉基因大豆價格低廉,使得天然大豆越來越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每年,中國把部分優質天然大豆賣給美國,再從美國等地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以滿足食用油市場的需求。

由於轉基因大豆具有很強的抗病蟲性和抗雜草性,既節省了農藥又增加了產量。所以在美國,除了一些印第安保護區內還種植少量天然大豆外,90%以上的大豆都為轉基因大豆。由於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價格低,美國早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大豆出口國。

那麼,這就帶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轉基因大豆內的異黃酮的含量幾乎為零。人們所吃的大豆食品幾乎不再含有異黃酮。而用轉基因豆榨完油後剩下的豆餅作為飼料餵給了豬,而豬也無法再攝取到異黃酮。如此循環往復下去,人類攝取異黃酮的途徑就不復存在。

這使人想起兩個例子。其一,在中國,巨大的中草藥的市場需求,使人們大量人工培植中草藥。如此一來,既滿足了需求,又降低了成本。但隨之而來的是,人工培植的中草藥的藥性大大低於天然中草藥。其道理非常簡單,天然中草藥受日月之精華,且具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任何客觀環境的改變都可能使其藥性減弱或發生變化。

再一個例子就是,上世紀90年代末,瑞士在一條河道的淤泥中檢測出大量抗生素和激素,很是吃驚,就沿著河道往上游找,結果卻沒有發現任何藥廠或化工廠。消息傳出後許多歐洲國家也都在自己的河道的淤泥中發現抗生素和激素。此事引起了聯合國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專門撥款,調查此事。結果發現,人類及其所飼養的動物長期攝取大量抗生素和激素,但這些藥物無法被身體完全吸收,其中一部分隨排泄物排出,又流入河道,導致整個水源含有抗生素和激素。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等於常年的在喝「藥水」。

據這兩個例子的意思是說,一旦食物鏈被污染或破壞,是無法逆轉的。所以,我們在購買大豆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是轉基因大豆還是非轉基因大豆.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享新聞

不必迷信解毒餐、生機飲食...

林杰樑;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 臨床毒物科主任

生活到處充滿毒害汙染,吃的、喝的、用的,幾乎都難逃毒素汙染,長庚腎臟科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是國內最權威的毒物專家,他從日常生活貫徹防毒之道,真的有一套!出生在嘉義朴子的林杰樑,父親經營中藥行,5個兄弟姊妹中有3個醫生。

林杰樑就讀醫學院時罹患腎炎,這場莫名的大病幾乎要了他的命,幸虧靠洗腎救回來,這場病讓林杰樑決定鑽研腎臟,當了腎臟科醫師,看到很多中毒的人要洗腎,他才進一步研究毒物。對毒物越瞭解,林杰樑越清楚要從生活周遭防毒。關於吃,他非常謹慎,幾乎不外食,由老婆下廚,每天帶便當上班。這一天,他中午帶的便當,就是前一天的晚餐,菜色很簡單! 毛豆炒豆皮、半尾煎肉魚、滷肉片一小塊、蔥花煎蛋、水煮綠花椰菜,配上白飯,就是健康營養又便宜的一餐。

早餐則是豆漿、饅頭、麥片、白煮蛋等交替選擇,他不鼓勵吃麵包,因為麵包隱藏了太多油脂,甚至有害人體的反式脂肪。林傑樑認為任何種籽油都不錯,他們家用的則是葡萄籽油,平日烹調盡量水煮、清蒸或微波,減少用油量。如何避免食物的毒素?他說:「我們家只吃當令食物。」絲瓜、高麗菜等,都是林家餐桌上常見的好菜。因為當季盛產的蔬果,價格便宜,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青菜買回家,一定先用流動的清水浸泡十五分鐘。水果也要徹底清洗,即使像有皮的橘子、香蕉、龍眼、荔枝,都得先洗過再剝皮,柳丁洗過才能切,比較特別的是棗子、蓮霧,林杰樑都是削掉皮才吃。

碰到菜價飆漲時,林杰樑會選擇冷凍蔬菜代替。在食材選擇上,除了吃當令蔬果,林杰樑鼓勵大家多吃當季盛產的小型魚,台灣的鯖魚、花飛魚、四破魚、竹筴魚與秋刀魚都是不錯的選擇。海水魚優於淡水魚,愛吃鮭魚的人! A最好擇體型較小的野生鮭,大型深海魚在食物鏈中累積了太多毒素,建議少吃。

至於肉類,他只吃雞胸和雞腿不吃皮,豬肉則選擇有CAS標記的優良肉品。不吃生食、不吃內臟、不吃加工醃漬類食物如香腸、炸雞等,少買進口蔬果、少吃帶殼海鮮,多吃蔬果、一周至少吃兩次魚,是他的飲食原則。他的孩子從小跟著吃清淡飲食,炸雞、漢堡、薯條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人生還有樂趣嗎?林杰樑笑說,生活沒必要過得戰戰兢兢,因為身體有自然的排毒功能,愛吃炸雞、薯條、燒烤的人,一個月吃一次無妨,只要頻率不是太高,身體都可以自然代謝,別怕健康被毒害!

1).避免醃製品、油炸與加工食物。少鹽少糖少油。

2).魚要吃巴掌以下的小型魚,因大魚吃多了小魚,也會在體內累積毒素。盡量吃海魚,不吃魚頭及內臟,每週吃 四兩 。

3).食物以水煮或清蒸烹調,如此食物不會變質,營養流失最少。

4).盡量避免使用釀造醬油,因為少數醬油公司在釀造過程中可能產生黃麴毒素污染。

5).台灣潮濕炎熱,食物容易發黴及產生黃麴毒素,五穀雜糧、麵條、冬粉、中藥需放在冰箱保存,一旦發黴立即丟棄。

6).購買最便宜的當季時蔬,因生長迅速、價格低廉,農人不用也不願多花錢灑農藥。不吃生菜,! 避免蟲卵細菌寄生。

衛生署與豬農掀起大戰,衛生署更遭豬農潑豬糞、砸臭蛋,雙方戰火一發不可收拾。毒物專家林杰樑不畏激怒當局,直指如吃了 五公斤 的瘦肉精豬肉,就逼近危險值!開放瘦肉精的政策因此踩了緊急煞車。
近年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儼然成了捍衛「吃的安全」的正義使者,揮舞著「專業知識」的大劍,為民眾健康把關。
身為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吃得很謹慎。他的養生之道說來簡單做來難!少鹽、少糖、油適量,生鮮、當令食物最好,不迷信健康食品或生機飲食,便宜的蔬果吃來健康又愉快。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