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QE再見 資產重配置開始

聯合報/陳朝燈

2013.06.24

金融海嘯迄今已經快五年的時光。過去五年來,美國聯準會前後推出四次的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為金融市場與經濟體系注入了超過2兆美元的流動性,讓經濟與金融秩序得以自金融海嘯中復活。

然而,同一件事情常會順了姑情,逆了嫂意。每次QE推出時,就會有許多人批評美國「以鄰為壑」,開動印鈔機與發動貨幣戰爭來救經濟。等到聯準會主席正式宣布今年下半年開始縮小QE規模,2014年中停止量化寬鬆的聲明一出,金融市場明顯修正,換成了批評聯準會「過河拆橋」,不顧鄰國經濟降溫的聲浪高分貝地在媒體瀰漫。

QE被比喻成經濟的嗎啡,可為經濟止痛;但正常生活怎可一直靠嗎啡來止痛與麻痺?量化寬鬆的退場是必然、而非偶然。近來在分析經濟與金融政策時,以「陰謀論」為出發點的分析師喊得震天價響。

政策的制定者在思考政策時,當然先把解決問題與提振經濟放在第一要務,試問誰會先把要破壞他國經濟或金融當作政策的目的啊?可惜陰謀論的觀點較容易譁眾取寵,占據媒體版面,也就讓一般大眾錯以為原來政策的決定是從陰謀出發的,跟著就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定。

不管投資人願不願意,QE真的要再見了。過去五年來QE所釋出的資金蜂擁至債券市場,創造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債泡沫。量化寬鬆的面紗褪去,經濟的本質將真實呈現在投資人眼前,也是各國政府需要真正的行動,推出改善經濟措施的時刻到了。需要推出經濟行動的國家,也包括我們所處的台灣與對岸的中國大陸。

「QE再見」雖然對於部分資產有負面性的影響,但市場的流動性將由過剩轉為合理。在流動性調整的過程中,全球的金融市場,包括債市、股市、黃金與外匯都將展開一段為時不短的波動。

長期而言,投資人更應該關注具有成長性企業的投資價值與投資時機,適時調整資產配置,避開仍在做QE大頭夢的國家。這個時候,投資人資產再配置的行動也該登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