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透視鏡/開放性創新 再造競爭優勢

經濟日報/詹文男

2013.03.21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指出,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值錢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創新。不過,大家都知道要創新,但如何創新?在哪一方面創新?恐怕才是更值得關心的議題。

基本上,想要有效強化台灣產業的體質並提升創新能耐,以創造價值來扭轉過去降低成本的思維,是最核心的議題。
首先,應鼓勵企業強化應用面及商業模式等提升顧客知覺利益的創新。
事實上,國際大廠在市場成熟化趨勢下,亦面臨漸進式與模組化創新皆難以再造競爭優勢的窘境,紛紛試圖另闢蹊徑,透過開拓新興市場、應用、服務架構以重新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台灣應急起直追。
而就政府角色而言,在不景氣廠商降低研發投資之時,應加大研發鼓勵的力道。而在鼓勵企業從事創新活動的同時,也應將應用或商業模式的創新,提升至技術和產品創新相同的位階。
換句話說,政府不僅應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與新產品,同時也應引導企業針對各種市場需求,延伸發展新的應用與商業模式,讓原本屬於單點的漸進式技術與產品創新,經由應用與商業模式的連結,擴大影響層面和價值,形成系統性的創新。
如此一來,台灣廠商數十年來累積的技術與產品創新能耐,可望經由「應用」及「市場化」的加值,創造新的顧客知覺利益。

其次,應活絡台灣產業網絡成員的合作與互動,提升價值創造能耐。
未來產業將走向數位聚合的時代,除了橫跨多個事業領域的超大型廠商有能耐從事整合型的創新外,其他中小型業者勢必需要透過跨組織合作的模式,協助客戶或協同創新以匯集資源。
尤其產業經過海嘯衝擊重整,預期將有許多新型中小企業出現,政府可扮演降低跨組織合作交易成本的第三方角色,經由政策介入及引導,促使中小型企業透過網絡的互動與合作,進行互補性資源與能耐的重組與發揮,以提升產業的總體創新能耐。
最後,因應開放性創新時代,應建構創新資源有效率流動與連結的產業發展情境。隨著技術標準與成熟化,創新典範已由大型實驗室主導的封閉式創新,轉變為經由購買、授權、共同研發等多元化模式。
在此典範中,商業模式決定了廠商應當從外界取得哪些創新資源,以及廠商的哪些內部資源應當提供到市場上,由更能發揮其價值的對象進行創新與運用。
平實而言,台灣企業的創新能耐難與國際級大型企業相提並論,創新投入面臨弱化之虞。不過,從開放性創新角度來看,仍有機會藉由建構創新資源有效率流動與連結,來吸引並尋求互補性的外界資源,以進行符合產業未來發展的商業模式,建議應積極加速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