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新聞

台企台幹優勢正在消失

旺報/Hippo

2013.07.02

派駐中國大陸的這些年,發現台幹與台商的優勢似乎正在漸漸消失中。

早期派駐到對岸的,大多是公司的高階管理層或是創業主,隨著台灣的產業不斷外移,派駐層級逐漸向下延伸到中階管理層;近幾年更有甚者,某些剛踏出校門的新鮮人,也前仆後繼地到中國大陸就業發展。

早期台幹的優勢是管理職能、專業技術、工作態度及忠誠度,但隨著許多台商紛紛進駐大陸之後,陸籍從業人員的學習速度快,加上旺盛的企圖心與戰鬥力,相較之下,當前台幹的優勢似乎只剩下工作態度和忠誠度較有競爭力了。而真正頂尖的陸籍求職者,並不會將台資企業作為就業的第一志願,因為台資企業管理嚴格,工作強度及壓力較大,且福利待遇無法與其他外資企業相抗衡,這些都是公認的事實。

台企薪資無競爭力

會選擇台資企業服務的,很多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台資歷練兩年再跳槽到其他外資,薪資往往可以有大幅增長,甚至翻倍的也所在多有,因此先到台資企業過水類似鍍一層金,因為受過台資企業的鐵血磨練,還有哪種企業不能適應呢?更何況中國大陸目前外資企業數量增長如雨後春筍般,求職者無需擔心找不到工作,而台資企業的管理模式,並不難複製,許多顧問諮詢服務類的台資已在中國大陸紮根,教授各類管理課程,當管理模式被複製之後,台資企業的優勢還有多少?

我在前一家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部門經理時,手上處理過幾件員工關係案件,一般陸籍員工問題,通常我會請陸籍人資課長先處理,避免第一時間站上火線,因為若同為陸籍,往往更容易化解問題或糾紛;即使陸籍人資課長無法處理,我大多只會先在幕後出謀畫策,通常問題就會解決,但若糾紛事件涉及台籍幹部,我就得親自處理了。

台幹專業屢受質疑

台幹被投訴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專業不足;加上管理及溝通能力欠佳,經過各個面向的了解與確認,事實證明陸籍員工投訴的內容通常是事實,這樣的現象往往讓我覺得困窘。因為台幹所犯的管理方面的錯誤,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很多是非常基本的管理技能與溝通技巧,但被投訴的台幹卻不具備,這樣的專業職能如何能帶領部屬?讓部屬心服口服呢?而其之所以能擔任部門主管只是因為身分為台籍,這顯得十分諷刺,同時也讓同為台灣人的我感到汗顏。

若要就事論事;秉公處理,勢必應該要處理掉台幹,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但公司高階顯然不會同意這樣的作法,因為考量到台幹通常已經任職數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台灣還有一家老小要養;且高階也不想變相鼓勵員工頻繁投訴其直屬主管,因此我只能引導員工去適應不同性格特質的主管,以及挖掘對方的優點,但我心裡卻不免感嘆,這些台幹本身的專業能力不見得比其部屬強,甚至表達能力遜色許多,這樣的主管憑什麼身為主管?

更讓人更沮喪的是,這類的台幹往往不知其自身的弱項,不求進取,殊不知摘掉台灣人的光環之後,還剩下什麼?更何況台灣人的光環還能再頂多久呢?

前陣子參觀公司在台灣的供應商,台灣的供應商通常有些共通點:規模小、家族企業模式、重誠信、品質及技術能力佳、但整體行銷的能力弱、無企圖心和戰鬥力,我常在想,以這樣的技術水平與品質,如果到中國大陸發展,應該是有利基的。但這些小企業的老闆們,覺得在台灣生活得好好的,也習慣了台灣的一切了,何必離鄉背景去大陸冒險?這些小企業是台灣的寶貴資產,但政府並未協助組織及整合這些民間企業力量,單憑一個個小企業如何在對岸拚搏?

守舊思維如何比拚

台灣人都知道大陸很大,但沒到過大陸的人,很難想像與真正體會什麼叫做「大」,大陸除了有廣闊的土地、多樣的氣候環境外;更重要的是有許多種族的人、語言、風俗習慣、法令措施等,這是很多台灣人無從想像的,因此讓那些未到過大陸的人制訂大陸政策,顯然是個錯誤的開始。

而已進駐大陸的台資企業,仍以舊思維在經營,為了降低成本,將台幹一人當三人用,不斷壓榨,讓台幹們幾乎得天天爆肝工作,藉以提高獲利,得利者永遠是企業主,當這些企業主因獲利入袋而沾沾自喜時,並未意識到企業內真正有競爭力的人才流失問題,也未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讓企業、員工、社會得以共存共榮、互惠互利。

不論台幹或台商,若期待能繼續維持甚至增加本身的競爭力,看事情的角度應多面向、多層次地分析,並且站在制高點去俯瞰全局,這樣的視野高度及分析深度,才可能讓我們有更寬闊的胸懷,去包容一切的同與不同,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也才有可能創造台灣嶄新的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