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聞

短評-和諧社會的國民教育

旺報 2012.09.14

 香港的反國教運動在港府讓步下暫告一段落,但這場運動卻讓大陸精英開始反思內地國民教育的缺失。大陸小學語文(國文)課本裡一些樹立典範的課程也被翻了出來,例如《一面五星紅旗》、《劉胡蘭》等等,大陸民眾對這些課文的反諷,顯示官方希望建立的國民價值觀,已經愈來愈無法讓民眾接受。

 在大陸宣傳體系裡,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樹立樣榜或是英雄人物成為國民典範,劉胡蘭就是大陸好幾代人熟悉的「在國民黨反動派鍘刀下英勇就義」的英雄,再如雷鋒、孔繁森,還有90後熟悉的「熱愛祖國的救火小英雄」賴寧等。

 愛國、愛黨與犧牲奉獻是這些樣榜的共同特徵,是大陸公民教育的主軸。公民教育裡應讓學生瞭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理解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但大陸樣榜人物原型在刻意美化及意識形態型塑之下,與現實相去甚遠,再加上中共大量官員的行為與犧牲奉獻精神相左,樣榜宣傳反令學生們的價值觀混淆。

 大陸經濟歷經30年高速成長,國民所得與素質已大幅提高,社會結構與運行變得更形複雜,需要公民自覺與自我管理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社會」。目前大陸「富得只剩下拜金」,已經導致社會的信任與信心問題,這是國民教育所培養的價值觀與現實環境脫節結果。大陸的國民教育應當與時俱進,創造能真正長期維穩的教學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佩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